[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建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02863.1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19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胡美华;杨瑞锦;向晓欢;李成海;陈凤;蒙冬杨;朱景珂;陆中秋;徐志伟;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36 | 分类号: | B28B7/36;B28B7/42;B28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石佳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建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建筑模具,涉及土建工程设备领域,包括多块护板和至少一个导热板,至少一块护板内设置有导热板,护板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护板卡接连接的连接部,各护板用于通过连接部依次首尾卡接连接构成侧壁封闭的框架,框架内部用于浇筑混凝土,导热层用于将框架外部的热量传递至框架内部的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中的混凝土建筑模具,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干燥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模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现有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在使用时,可以辅助刚浇筑的混凝土更好地进行成型,但是现有的混凝土建筑模板不能快速的将外部的热量传递至内部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干燥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建筑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干燥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建筑模具,包括多块护板和至少一个导热板,至少一块所述护板内设置有所述导热板,所述护板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所述护板卡接连接的连接部,各所述护板用于通过所述连接部依次首尾卡接连接构成侧壁封闭的框架,所述框架内部用于浇筑混凝土,所述导热层用于将所述框架外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框架内部的所述混凝土。
优选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护板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密封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护板为横护板或纵护板或直角护板,所述横护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纵护板的长度,所述框架的长边上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横护板,所述框架的短边上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纵护板,所述直角护板用于连接所述横护板和所述纵护板。
优选的,所述横护板、所述纵护板和所述直角护板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卡接头或卡接槽,所述卡接头用于与所述卡接槽卡接以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护板。
优选的,所述卡接头和所述卡接槽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密封所述卡接头和所述卡接槽之间的间隙。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护板上,将两个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能够将两个所述护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
优选的,所述直角护板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板,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板远离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用于设置卡接头或卡接槽。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为铜铝导热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护板上的所述固定块螺接,以固定相邻的两个所述护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建筑模具,包括多块护板和至少一个导热板,至少一块护板内设置有导热板,护板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护板卡接连接的连接部,各护板用于通过连接部依次首尾卡接连接构成侧壁封闭的框架,框架内部用于浇筑混凝土,导热层用于将框架外部的热量传递至框架内部的混凝土。导热层用于将框架外部的热量传递至框架内部的混凝土,加快混凝土建筑模具内部的混凝土干燥,并且各护板通过卡接连接,便于装配和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2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