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76809.4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3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凯;杨欣;牛永喆;傅震;袁春莉;张喆;陈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12;E01D19/02;E01D1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王昊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施工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桥梁施工结构,包括桥墩、主梁、横梁、以及预制行车道板;桥墩沿桥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主梁支撑于桥墩上,主梁和桥梁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主梁采用工字钢,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右两侧的主梁;预制行车道板间隔设置于主梁上,预制行车道板内的预应力为部分张拉状态,预制行车道板的两端设置有张拉槽;相邻两个预制行车道板之间为现浇湿接缝,现浇湿接缝处设置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临时模板,现浇湿接缝内设置有钢筋,现浇湿接缝内的钢筋和预制行车道板的环形主筋连接。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浇湿接缝施工完毕后存在预应力不均衡,而导致桥梁结构稳定性降低的问题,行车道板内的预应力张拉后受力更均衡。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行车道板是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施工方法。预制行车道板是工厂标准化制作,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定位精度高,通过预制静置存放3~6个月,使混凝土发生部分收缩变形,对减少行车道板收缩裂缝有较好的效果,后将成品预制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吊装至钢梁上。预制行车道板之间设置现浇湿接缝。预制行车道板预先张拉后会预先发生横向压缩变形,现浇湿接缝施工完毕后张拉现浇湿接缝中横向预应力,将导致预压力的扩散,即湿接缝处实际施加的预应力不足,进而影响了桥梁的结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桥梁施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浇湿接缝施工完毕后存在预应力不均衡,而导致桥梁结构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结构,包括桥墩、主梁、横梁、以及预制行车道板;
所述桥墩沿桥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主梁支撑于所述桥墩上,所述主梁和所述桥梁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主梁采用工字钢,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主梁;
所述预制行车道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梁上,所述预制行车道板内的预应力钢束为部分张拉状态,所述预制行车道板的两端设置有张拉槽;
相邻两个所述预制行车道板之间为现浇湿接缝,所述现浇湿接缝处设置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临时模板,所述现浇湿接缝内设置有预应力钢束,所述现浇湿接缝内的钢筋和所述预制行车道板的环形主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剪力钉群,所述预制行车道板上设置有剪力钉槽口,所述预制行车道板内的钢筋延伸至所述剪力钉槽口内,所述剪力钉群和所述剪力钉槽口内的钢筋错位套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预制行车道板的环形主筋相隔一个主筋间距紧贴搭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制行车道板的长度≤3m,所述现浇湿接缝的长度为50~70cm,所述预制行车道板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现浇湿接缝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桥梁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制行车道板内位于中心处的1~2个预应力钢束为张拉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盖梁,所述盖梁支撑于所述桥墩上,所述主梁支撑于所述盖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梁上设置有横向防落梁挡块,所述横向防落梁挡块的一侧与所述主梁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结构,该施工结构在预制行车道板吊装前,参考计算数据尽可能少张拉预制行车道板内横向预应力,保证在吊装期间板内不出现拉应力即可,待全桥现浇湿接缝浇筑完毕后,一次张拉剩余横向预应力,从而保证桥梁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预制行车道板板吊装时,预先张拉预制行车道板内横向预应力,而导致预制行车道板预先发生横向压缩变形,使得现浇湿接缝浇筑完毕后张拉现浇湿接缝中横向预应力,存在预压力扩散,即现浇湿接缝处实际施加的预应力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76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