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宫颈癌放射治疗术后预防阴道黏连的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73955.1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6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攀峰;张婧暄;马骏;吴松波;张睦毅;李旭;江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29/04 | 分类号: | A61M29/0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张可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宫颈癌 放射 治疗 术后 预防 阴道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宫颈癌放射治疗术后预防阴道黏连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和充气球,所述支撑本体一端设置有支撑支路,所述支撑支路一端设置有充气孔,所述支撑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充气球一端分别设置有气阀和气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装置送入阴道后再充气膨大,送入过程中,装置直径仅为2cm,较以往装置可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并且通过设置中空硬质管状支撑管便于引流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的聚积,预防逆行感染,同时还可起到加强支撑效果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宫颈癌放射治疗术后预防阴道黏连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为10万例,居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近80%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由于阴道接受高剂量的照射,放疗后可使阴道发生不可避免的损伤,炎症可持续至放疗结束后数周至数月不等,研究发现,宫颈癌放疗后最常见损伤为阴道狭窄,为了预防放疗术后阴道黏连,目前患者多根据阴道口大小的不同,选用不同直径的塑料制棒体,利用避孕套或缠绕不同厚度的柔性材料在上面,强制将棒体塞入阴道,为阴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现今的支撑装置探入部仍为硬质材料,患者持手持部送入探入部时不便于采取适宜体位,另一方面探入部虽有不同型号大小,外覆有柔性膜,但仍需强制塞入阴道,存在一定生理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宫颈癌放射治疗术后预防阴道黏连的支撑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宫颈癌放射治疗术后预防阴道黏连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和充气球,所述支撑本体一端设置有支撑支路,所述支撑支路一端设置有充气孔,所述支撑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充气球一端分别设置有气阀和气口。
可选的,所述支撑支路一端设置在支撑本体内部,所述充气孔与气口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支撑本体直径为2cm,所述支撑本体长度为7cm。
可选的,所述支撑管直径为1cm,所述支撑管长度为6cm。
可选的,所述支撑管为硬质中空体,所述支撑本体为硅胶所制球囊。
可选的,所述支撑本体顶端设置在支撑管一端0.5cm处,所述支撑本体底部设置在支撑管一端0.5cm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宫颈癌放射治疗术后预防阴道黏连的支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装置送入阴道后再充气膨大,送入过程中,装置直径仅为2cm,较以往装置可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空硬质管状支撑管便于引流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的聚积,预防逆行感染,同时还可起到加强支撑效果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739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辊卷圆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轿车膨胀阀盖子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