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电器电磁干扰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72291.7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0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彭静玉;王俊玲;骆小龙;石飞;张小月;刘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检华通威国际检验(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叶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电器 电磁 干扰 测试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电器电磁干扰测试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对称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磁干扰仪器,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与电磁干扰仪器的侧壁固定链接,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防尘网,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块的一端固定链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置有风扇。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第一伸缩杆推动第一滑块进行移动,通过风扇对电磁干扰仪器的底部进行吹风,利用风扇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对电磁干扰仪器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电器电磁干扰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现有的电磁干扰测试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缺陷,对电磁干扰仪器不能很好地进行保护,使电磁干扰仪器在使用的时候使用寿命容易受到影响。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电器高频电磁干扰测试设备”,其申请号为“202121192602.3”,该专利主要通过支撑体来形成对电磁干扰测试仪有效安置,通过散热槽处支撑板来形成对电磁干扰测试仪支撑使用,且便于换气通风使用,该专利主要利用通风孔对设备进行换气,通风孔在换气的时候速度比较慢,对设备的使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利用风扇和换风扇结合对壳体内部进行换气,换气的速度比较快,可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保障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电器电磁干扰测试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电器电磁干扰测试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对称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磁干扰仪器,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与电磁干扰仪器的侧壁固定链接,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防尘网,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块的一端固定链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置有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盖子,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盖子的下端固定链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链接有把手,所述壳体的下端四角均固定链接有支撑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的输出端与壳体的内部相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旋钮,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按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磁干扰仪器的下端四角均设置有固定垫,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部设置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与固定垫的下端固定链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杆的两端均与壳体的内部固定链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垫的下端固定链接,且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伸缩杆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检华通威国际检验(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中检华通威国际检验(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72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