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用高空作业升降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66148.7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4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刘航飞;林国潮;林志海;林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B66F17/00;F16F1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郑园 |
地址: | 450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地 高空作业 升降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高空作业升降平台,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驱动器、传动副、升降机构、升降台、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监测报警系统,通过升降机构和传动副将驱动器和升降台进行传动连接,能够实现对升降台的高度进行电动控制,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设置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进行多级缓冲,能够实现在发生故障产生下坠风险时进行双重缓冲防护,防护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设置监测报警系统能够感知下坠事故发生时,产生安全警报,并控制第二缓冲机构作出应对下坠的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低、缺乏下坠应对措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工地用高空作业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进行较高位置施工时,往往需要用到升降平台,以便施工人员登高进行施工。
由于施工环境复杂,现有技术中的升降平台缺少对出现故障发生下坠风险时的应对措施,且自动化防护程度低,容易造成防护效果差、安全性低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地用高空作业升降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低、缺乏下坠应对措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高空作业升降平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立柱壳体,立柱壳体内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通过传动副与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器传动连接,升降机构穿过立柱壳体连接有升降台,升降台下部设有第一缓冲机构,第一缓冲机构下部设有第二缓冲机构,底座及第二缓冲机构上设有监测报警系统。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座体内部开有空腔,立柱壳体及驱动器均设置在座体上方,升降机构与驱动器通过传动副传动连接,传动副设置在空腔内,座体下方固定设有支腿。
优选的,所述支腿为倒T字型支腿,支腿底部设有橡胶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立柱壳体共设置两组,且两组立柱壳体对称设置,升降台两边分别与两组升降机构相连接,两组升降机构之间通过传动副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立柱壳体上的丝杠,丝杠上传动设有丝杠螺母,立柱壳体上开有运动槽,丝杠螺母通过连接块穿过运动槽与升降台相连接,丝杠穿过立柱壳体及座体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设置在座体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副包括带传动副,带传动副一端与驱动器主轴相连接,带传动副另一端与转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台上设有安全护栏。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上筒体,上筒体一端与升降台相连接,上筒体内固定设有弹簧,弹簧与滑动设置在上筒体上的下筒体固定连接,下筒体下部与第二缓冲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底板,缓冲底板上方与第一缓冲机构相连接且缓冲底板上设有风机,风机与固定设置在缓冲底板底部的安全气囊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监测报警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缓冲底板上的速度传感器,底座上固定设有报警器和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机、速度传感器、报警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升降机构和传动副将驱动器和升降台进行传动连接,能够实现对升降台的高度进行电动控制,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用性很强;设置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进行多级缓冲,能够实现在发生故障产生下坠风险时进行双重缓冲防护,防护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设置监测报警系统能够感知下坠事故发生时,产生安全警报,并控制第二缓冲机构作出应对下坠的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低、缺乏下坠应对措施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661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