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检测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58631.0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81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然;董光杰;宋保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绿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检测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电池检测连接结构。该电池检测连接结构包括采集线,采集线的一端用于与信号采集装置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蓄电池电极组件连接,所述采集线的用于与蓄电池电极组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电极连接件,所述电极连接件为在电极保护帽的压紧作用下与蓄电池电极组件顶压配合的弹性导电体,或者为箍紧在所述蓄电池电极组件上的导电环套。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检测连接结构连接过程中无需拆解压线螺栓,并且不需焊接等工艺,同时电极保护帽压紧的装配形式以及导电环套箍套的装配形式都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检测连接结构可解决现有电池检测连接结构存在的安装不便、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电池检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的进行电压检测,以及时发现蓄电池的电压异常情况,对异常的蓄电池进行替换,保证用电池设备的安全性。传统的检测方式是人工通过万用表测量,这种方式由于效率极低,而且容易出现漏检情况,因此已经逐渐被淘汰。尤其是在配备有大量蓄电池的轨道列车中,人工通过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方式已经完全无法适用。
公布号为CN102508166A、公布日为2012年6月20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蓄电池组无线检测管理系统,其中给出了一种蓄电池自动检测的检测方案,即搭建包含了一个主检测板、多个从检测板以及一台服务器的检测系统。使用所述从检测板测量蓄电池组中每个蓄电池的电压和温度,主检测板测量环境温度和电池组主回路电流,并将测得的数据与各从检测板的数据一起打包发送给无线数据发送模块,无线数据发送模块将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分析。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给出了自动化检测蓄电池的总体方案,但是关于从检测板如何与蓄电池连接,并未进行相关介绍。
实际应用中,对蓄电池进行检测的信号采集方式多是采用接触环片,即在采集线的端部设置一带孔的导电片,安装时将蓄电池电极组件的压线螺栓拧下,然后穿过所述导电片,将其压紧固定。然而,由于连接信号采集线的工序往往是在电池已经装配完成之后,此时蓄电池电极处的压线螺栓已经旋拧到位,此时再将其拆卸,然后再拧紧,此过程不仅繁琐,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一旦出现压线螺栓安装不当的情况,将有可能导致电池起火的问题发生。
公告号为CN204857826U、公告日为2015年12月9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组检测的接线结构及采用该接线结构的采集器,其中提供了一种穿刺式电信号采集件,该穿刺式电信号采集件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互相扣合并且二者之间形成过线槽,上盖上在过线槽一侧设置了用于刺入线缆的穿刺,在上盖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空腔,该空腔中设置与穿刺部导电连接的电接触部分。使用时,将上盖与下盖扣在蓄电池电极处引出的导线上,通过穿刺部分进行取电,进而完成检测。
上述穿刺式电信号采集件虽然能够实现与蓄电池的快速连接,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蓄电池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连接效果仍然会受到操作者个人习惯的影响,容易出现上盖与下盖扣合不到位,接触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轨道列车领域,由于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出现上盖与下盖之间脱开,采集器脱落的现象。鉴于上述问题,不得已的情况下,在轨道列车领域中,还有信号采集线与蓄电池的电极处的垫片焊接的结构。然而,焊接时也需要将拧好的压线螺栓拆卸,焊接完成后再拧上压线螺栓,同样存在过程繁琐,风险性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检测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电池检测连接结构存在的安装不便、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检测连接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池检测连接结构,包括采集线,所述采集线的一端用于与信号采集装置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蓄电池电极组件连接,所述采集线的用于与蓄电池电极组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电极连接件,所述电极连接件为在电极保护帽的压紧作用下与蓄电池电极组件顶压配合的弹性导电体,或者为箍紧在所述蓄电池电极组件上的导电环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绿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绿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58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