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有实时称重装置的智能垃圾回收箱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55822.1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28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钱彩凤;姚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安华环境保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2 | 分类号: | B65F1/12;B65F1/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领众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0 | 代理人: | 蕭光佑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实时 称重 装置 智能 垃圾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实时称重装置的智能垃圾回收箱,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底板和垃圾箱,底板的外部安装有保护箱,保护箱的内部对称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外部对称安装有齿轮条,保护箱的内部安装有轴承,两个轴承之间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部安装有外齿轮A,保护箱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动轴端部安装有齿轮,转动杆的外部安装有外齿轮B,齿轮和外齿轮B的外部安装有齿轮带,当垃圾箱内部装满垃圾时,通过伺服电机,可实现对活动板进行移动位置,当活动板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对垃圾箱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避免垃圾箱内部垃圾装满时,工作人员不能轻松的对垃圾箱进行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实时称重装置的智能垃圾回收箱。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匮乏现象的日益严重,再生能源回收工程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而垃圾分类是再生能源回收的先前条件之一,也是相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还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在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智能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传统的垃圾回收箱缺乏对垃圾箱内部的垃圾进行称重,导致人们在观察时,无法判断垃圾箱是否装满,使垃圾箱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重量,出现垃圾箱损坏现象,并且不能在垃圾箱装满的情况下快速方便的对垃圾箱进行清理,因此需要一种设置有实时称重装置的智能垃圾回收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垃圾箱进行夹持称重,导致垃圾箱内部的垃圾超过垃圾箱所能承受的重量,导致垃圾箱损坏,并且不能在垃圾箱装满垃圾时,不能使垃圾箱快速清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设置有实时称重装置的智能垃圾回收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置有实时称重装置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包括底板和垃圾箱,所述底板的外部安装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部对称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外部对称安装有齿轮条,所述保护箱的内部对称安装有轴承,所述两个轴承之间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部对称安装有外齿轮A,所述保护箱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动轴端部安装有齿轮,所述转动杆的外部安装有外齿轮B,所述齿轮和外齿轮B的外部安装有齿轮带,所述保护箱的外部设置有对垃圾箱进行夹持称重的夹持称重机构;
所述夹持称重机构包括多个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垃圾箱,所述垃圾箱的外部安装有防压板,所述保护箱的外部开设有贯穿槽。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所述夹持称重机构包括齿轮杆,所述齿轮杆的一端安装有转动盘,所述齿轮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压力板,所述转动盘的内部安装有木杆,所述保护箱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圆形槽。
所述底板的外部安装有保护杆,所述保护箱的外部安装有显示屏。
所述活动板的外部对称安装有限位条。
所述保护箱的外部设置有开关门。
所述底板的外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柱。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移动机构可实现对垃圾箱内部进行清理,当垃圾箱内部装满垃圾时,通过伺服电机,可实现对活动板进行移动位置,当活动板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可对垃圾箱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此方法可实现在对垃圾箱进行清理垃圾时工作人员可轻松的对垃圾箱内部进行清理。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夹持机构可实现对垃圾箱进行夹持称重,避免在外部投放使用过程中因外界元素导致垃圾箱产生晃动,导致实时称重显示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差过大,导致垃圾箱内部垃圾重量超过垃圾箱所能承受的重量,此方法可实现对垃圾箱进行实时称重时,对垃圾箱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安华环境保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安华环境保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55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