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漆包机集中供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48811.0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4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高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弘通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N2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翟俊琳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机 集中 供油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需人操作既能达到精准供油、省油,又能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又具有安全可靠的漆包机集中供油系统,原料罐通过输油管与离心泵进口连通,离心泵控制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受控于控制器发出的指令,离心泵出出通过输油管与电磁阀进口连通,电磁阀控制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受控于控制器发出的指令,电磁阀出口通过输油管与储油罐进口连通,储油罐出口通过输油管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进口连通,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受控于控制器发出的指令,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出口通过输油管分别涂油槽两端进油口连通。优点:精准供油,节约成本,清洁车间环境,操作员工无需添油,只需技术员一周供一次,大大减轻员工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需人操作既能达到精准供油、省油,又能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又具有安全可靠的漆包机集中供油系统,属漆包机集中供油系统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涂油是在机台边放置一个小型储油罐,用泵持续把油从储油罐打到涂油槽,多余的油通过回流管回流,对油的控制只是提供足量的油。其足之处:日常管理中往往会因员工疏忽,导致机台油量偏少,使得产品涂敷不足,而产生质量问题。即使油量充足又因控制问题,使得涂油过量,导致原料浪费,并且过量的油会溅到车间里污染环境,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无需人操作既能达到精准供油、省油,又能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又具有安全可靠的漆包机集中供油系统。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的基础上本发由原料罐、离心泵、储油罐、涂油槽、控制器,电磁阀和输油管等组成。1、供油控制:利用离心泵把原料罐内的润滑油泵到平台上的储油罐内。在储油罐顶部装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液位对感应点产生的压差输出一个线性的模拟量信号,控制器可按模拟量信号大小,按比例指示罐内液位高低。(该控制方式为一种公知的控制模式)。当罐内液位低于设定值下限时可控制器产生声光报警提示,当离心泵工作时,若液位过高时会自动让离心泵停止工作防止溢出。2、涂油控制:润滑油利用势能从储油罐流向涂油槽。控制器用脉冲控制管路上的电磁阀的通断来控制润滑油流入涂油槽的量。参考图3。
技术方案:一种漆包机集中供油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由原料罐、离心泵、电磁阀、储油罐、第一供油电磁阀、第二供油电磁阀、涂油槽、控制器和输油管路组成;原料罐通过输油管与离心泵进口连通,离心泵控制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受控于PLC控制器发出的指令,离心泵出出通过输油管与电磁阀进口连通,电磁阀控制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受控于PLC控制器发出的指令,电磁阀出口通过输油管与储油罐进口连通,储油罐出口通过输油管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进口连通,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受控于PLC控制器发出的指令,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出口通过输油管分别涂油槽两端进油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背景技术是在机台边放置一个小型储油罐,用泵持续把油从储油罐打到涂油槽,多余的油通过回流管回流,对油的控制只是提供足量的油,而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用油是产品需要多少油就打多少油上去,单个脉冲的注射油量为0.6ml,以0.6ml的倍数注入生产所需油量;二是背景技术涂油系统无法很好的控制润滑油的量,往往过多或过少,本实用新型能精准供油,节约成本,清洁车间环境(背景技术涂油系统每吨产品需用油约23.4公斤,本实用新型涂油系统每吨产品用油约18.4公斤,即每吨产品节约5公斤用油,2021年公司约产漆包线6933吨的年产量,按12.3元每公斤的单价计算,直接节约成本约5x6933x12.3=426397.5元,约42.6万元;三是背景技术的储油罐小,需要员工频繁添加润滑油,每班次均需管理,采用本实用新型供油系统后,操作员工无需添油,只需技术员一周供一次,大大减轻员工工作量;四是背景技术润滑油多点储存油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集中供油后机台边无需储存,干净、环保、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漆包机集中供油系统。
图2是图1中的涂油槽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弘通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弘通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48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压硅芯增强型PE给排水管
- 下一篇:一种粉料混合造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