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44940.2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6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唐炜;王伟;游坚;王子宏;蒋丽荣;蒋学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钢华创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张永强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焦炉 立火道内 高温 废气 自动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包括吸气单元,包括支架座,设置于所述支架座内腔上端的蓄电池,设置于所述支架座底部的支撑板。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蓄电池,用于配合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对微型真空泵提供电力,通过设置微型真空泵,用于配合第二橡胶管将废气输送至第一橡胶管,通过第一橡胶管、固定管、螺纹套和传输管的配合,用于将废气输送至球胆的内部,以此提高了对废气取样的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废气取样通过橡胶软管与采集器双联球相连,人工用挤压双联球的方式将废气输送到废气收集的橡胶球胆内进行取样,该方法取样耗时长、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焦炉是将煤高温干馏转变成焦炭的设备,其高温过程是通过以煤气为燃料在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燃烧来实现的,在燃烧室内,废气循环直接参与燃烧过程,使得焦炉立火道内燃烧变得复杂,为了对立火道内的燃烧情况进行实时的废气组成,空气过剩系数等变化情况跟踪,需要采集立火道内废气样进行分析,现有的废气取样通过橡胶软管与采集器双联球相连,人工用挤压双联球的方式将废气输送到废气收集的橡胶球胆内进行取样,该方法取样耗时长、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的废气取样通过橡胶软管与采集器双联球相连,人工用挤压双联球的方式将废气输送到废气收集的橡胶球胆内进行取样,该方法取样耗时长、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其包括,
吸气单元,包括支架座,设置于所述支架座内腔上端的蓄电池,设置于所述支架座底部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微型真空泵,设置于所述蓄电池顶部两侧的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线远离所述蓄电池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支架座外部的开关,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线位于所述支架座内腔一端表面的第二导线;
传输机构,包括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设置于所述微型真空泵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橡胶管远离所述微型真空泵一端的固定管,设置于所述固定管另一端表面的螺纹套,设置于所述螺纹套内腔的传输管,以及设置于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螺纹套外部的球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座包括支架底座、设置于所述支架座底部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座还包括挂钩、设置于所述支架座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座还包括把手、设置于所述支架座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把手的两侧均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架座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导线远离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微型真空泵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的焦炉立火道内高温废气自动取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电池包括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蓄电池顶部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钢华创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钢华创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44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