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极片结构及叠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37830.3 | 申请日: | 202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8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许舟峰;刘小安;黄黎明;韩运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83;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宋会然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结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结构及叠片装置,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极片本体,极片本体具有箔材,以及分别涂覆于箔材两侧的第一浆料层和第二浆料层;极片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第一开孔贯穿第一浆料层和箔材设置,第二开孔贯穿第二浆料层和箔材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极片结构,通过在箔材及其两侧的浆料层上开孔,使电解液能够更好的穿透极片,相互浸润,缩短电解液注液时间以及注液后电芯静置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叠片该电池极片结构的叠片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特点使其成为电池的主流产品,其中的刀片电池以其独特的高安全性以及高续航成为行业主流,由于刀片电池长度较长,对工艺要求也更严苛,注液工序中电芯注液时间也随着电芯长度增加而延长,目前L600mm短刀片电池最优注液时间约为25-30min,耗时太长,导致相同生产效率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注液机数量,且空间占地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极片结构,以使电解液能够更好的穿透极片,相互浸润,缩短电解液注液时间以及注液后电芯静置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极片本体,所述极片本体具有箔材,以及分别涂覆于所述箔材两侧的第一浆料层和第二浆料层;所述极片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贯穿所述第一浆料层和所述箔材设置,所述第二开孔贯穿所述第二浆料层和所述箔材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孔为间隔设于所述极片本体上的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孔之间的间距为0.2-0.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孔为间隔设于所述极片本体上的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间距为0.2-0.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孔和/或所述第二开孔为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面积均在0.1-0.5mm2。
进一步的,所述极片本体的各角部形成有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具有第一侧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部倾斜相接的第二侧部,且所述第一侧部为与所述极片本体的端面平行设置的直线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部的长度L1为0.5-1.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夹角α在120°-125°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极片结构,通过在箔材及其两侧的浆料层上开孔,使电解液能够更好的穿透极片,相互浸润,缩短电解液注液时间以及注液后电芯静置时间。
(2)第一开孔之间、第二开孔之间的间距为0.2-0.5mm,孔位密集布置,利于电解液浸润电池极片结构。
(3)第一开孔和/或所述第二开孔为圆孔,圆孔光滑容易浸润,开孔面积均在0.1-0.5mm2,易于激光挖孔加工。
(4)极片本体的各角部形成有缺口,以防止直角顶部尖角刺穿隔膜,使电池内部短路造成电芯热失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叠片装置,包括叠片台、移动部,以及位于所述叠片台上方的隔膜放卷部,所述移动部用于将间隔设置的多个正极片或多个负极片同时移动至所述叠片台上,所述隔膜放卷机构用于将放卷的隔膜覆盖于移动至所述叠片台上的多个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上,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均采用上述的电池极片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37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串
- 下一篇:一种烟花机的供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