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调温的雷火灸实按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15434.0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87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红;许超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三芮生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下***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调温 雷火灸实按灸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动调温的雷火灸实按灸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卡合有雷火灸条,筒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灰部,隔灰部用于防止雷火灸条燃烧产生的灰掉落到被灸人员身上,筒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灭火部,灭火部用于雷火灸条的熄灭,筒体上设置有拨动部。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筒体,可以将雷火灸条限位在筒体内,将雷火灸条的一端点燃,将隔灰部与筒体连接,操作人员可以在手持该装置进行雷火灸时,握住该装置手的其中一个手指指甲插入拨动部内,进而可以拨动筒体带动雷火灸条上下移动,调节了雷火灸条与过滤网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温度的调节,将灭火部与筒体连接,使得雷火灸条的燃烧处处于密闭环境中,可以熄灭雷火灸条,雷火灸条可以下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动调温的雷火灸实按灸装置。
背景技术
雷火灸是艾灸的一种,其作用机制是将经络、腧穴与艾灸的物理、化学作用有机结合,从而发挥灸法的综合效应。该法在复制传统灸法的同时,集成了拔罐和热熨等技术,并与现代化新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提升了传统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推广与应用前景。雷火灸雷火灸条柱主要由木香、沉香、乳香、麝香、干姜、茵陈、羌活、川乌及雄黄等中药粉末制成,其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药力因子、热辐射力和远近红外线,三者共同作用于病灶及其临近组织或或腧穴,具有活血化瘀、通关利窍、疏通经络的功效。目前,雷火灸被广泛应用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等疾病的治疗。
但,在进行雷火灸时,燃烧的雷火灸条会靠近被灸人员,太过靠近会烫到被灸人员,太过远离,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现有的雷火灸无法很好的手动调节温度,使用不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手动调温的雷火灸实按灸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在进行雷火灸时,燃烧的雷火灸条会靠近被灸人员,太过靠近会烫到被灸人员,太过远离,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现有的雷火灸无法很好的手动调节温度,使用不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手动调温的雷火灸实按灸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卡合有雷火灸条,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灰部,所述隔灰部用于防止雷火灸条燃烧产生的灰掉落到被灸人员身上,所述筒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灭火部,所述灭火部用于雷火灸条的熄灭,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拨动部,所述拨动部用于调节雷火灸条与隔灰部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温度的调节。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灰部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的一侧与筒体的一侧卡合连接,所述隔灰部内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过滤网。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和固定筒的内侧均嵌设有防火锡纸。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灭火部包括灭火盖,所述筒体的另一侧与灭火盖的内部卡合连接,所述灭火盖内的一侧嵌设有密封层,且密封层的内侧与筒体的外侧相接触。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拨动部由若干环形限位槽组成,若干所述环形限位槽分别等距开设在筒体的一侧。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提示雷火灸条燃烧程度的提醒机构。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醒机构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位于固定筒内,且横杆与雷火灸条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筒体的一侧内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一端穿出筒体并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上固定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定位槽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且弹簧与限位杆穿插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也穿出筒体。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另一侧开设有与定位槽相通的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一端与限位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三芮生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三芮生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15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