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电缆管原位保护的U形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09946.6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5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冯义;张玉佩;刘翠清;胡双平;邵文;李诗尧;张全龙;高志宏;王洪波;朱小蓉;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H02G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电缆 原位 保护 组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缆管原位保护的U形组合结构,所述体系的原位保护结构包括托底型钢、支撑梁、悬挂侧板、叠合板、加固端支点、锚杆、排桩、MJS桩;组合底板与电力管线底板密贴牢固,组合底板上覆盖一层叠合板,悬挂侧板在组合底板与支撑梁间设置,组合底板与悬挂侧板形成U形保护结构;支撑梁上设置永久盖板,供地面恢复交通;车站端部中断区采用MJS水泥系加固,形成加固端支点,端支点采用锚杆插入固定,后进行逆作法开挖。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工程造价,控制了管线变形,对高压管一次性保护到位,不必进行交通导改,应用条件灵活,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推广性,还能满足对既有电力管保护的苛刻要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电缆管原位保护的U形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基坑开挖时常常分布有管线横跨基坑,通常采用管线迁改或原位保护。高压电缆管因其作为城市主要供电电缆,一般无法迁改,需要进行原位保护,在原位保护高压电缆时,错综复杂的周边环境往往导致电缆管沟位移变形过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安全性低的问题,和因措施不当导致停电所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目前,对高压电缆管的原位保护一般采用临时型钢托底,进行临时保护后拆除,由于高压电缆管对环境变形十分敏感,往往在拆除阶段会对高压电缆结构造成二次影响,对电缆的脆弱结构影响较大。另外,在针对某些车站基坑,如顶板浅覆土甚至零覆土时,需要考虑电缆槽作为结构断面的一部分,此时以往的原位保护方法亦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新的方法既需要考虑对电缆管的保护,又需要一次性直接形成完整的永久结构体系,避免拆除保护措施造成的二次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形结构的高压电缆管原位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托底型钢与混凝土板形成组合结构体系,严格控制管线变形,对高压管一次性逆作保护到位,不必进行二次拆除,从而避免了对高压管的扰动,也不必进行交通导改,应用条件灵活。围护支撑端部节点采用MJS高压旋喷,平面上桩心可以避开高压电缆管,仍可保证桩体之间的有效咬合,通过在桩侧内插入锚杆形成复合受力体系,既满足管道原位保护端支点所需强度的加固需要,也满足逆作施工时的挡土和止水要求。该方法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推广性,还能满足对既有电力管保护的苛刻要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压电缆管原位保护的U形组合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包括托底型钢与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的组合底板、叠合板、悬挂侧板,组合底板与悬挂侧板通过吊筋进行连接,形成U形组合结构,所述叠合板设置于组合底板上用于固定高压电缆管,托底型钢通过反力型钢和千斤顶进行接触面的压实;所述悬挂侧板在组合底板与支撑梁间设置。
所述保护结构还包括中断区车站围护结构加固端支点,加固端支点包括MJS桩、插入锚杆及排桩,共同形成复合墙体系。
所述托底型钢间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托底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之间采用钢筋满布连接。
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永久混凝土盖板,用于实现组合结构的刚接或脱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09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汽车零部件修复用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山爆破用炸药定位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