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09576.6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9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陆富才;傅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F23G5/46;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罗昌 |
地址: | 362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焚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节能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位于焚烧炉本体内的新风加热器和导热油换热器,所述新风加热器具有新风入口管道和热风出口管道,所述热风出口管道与导热油换热器连接;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内设置有直通腔和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容纳导热油的换热单元,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内有设置有控制热风通往直通腔和换热腔的热风流量比例的风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新风出口管道上连接有新风加热器,并通过风门机构调节进入至直通腔和换热腔的风量比例,如此能够加热后的新风温度进行调整、保证烘干线的热风使用要求的同时,又能够实现对温度过高的热风中的多余热量进行回收,实现节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炉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节能焚烧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焚烧炉内设置有新风加热器,用于将新鲜空气升温,供烘干生产线用。但是有时经过新风加热器后的热风的温度过高,超过了使用温度,需要进行调配温度后才能进行使用,使得热风中的多余热量造成浪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焚烧炉,其具有从温度过高的热风回收热量的特点,减少热量的浪费,使得焚烧炉更加节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节能焚烧炉,其中,包括焚烧炉本体、位于焚烧炉本体内的新风加热器和导热油换热器,所述新风加热器具有新风入口管道和热风出口管道,所述热风出口管道与导热油换热器连接;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内设置有直通腔和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容纳导热油的换热单元,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内有设置有控制热风通往直通腔和换热腔的热风流量比例的风门机构。
进一步,所述换热单元内设置有换热管,导热油在换热管内流动,热风流经换热管的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风门机构包括分别位于直通腔和换热腔的入口的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转动在所述直通腔的入口处以控制直通腔的进风量,所述第二挡风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换热腔的入口处以控制换热腔的进风量;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联动设置,所述第一挡风板打开时,所述第二挡风板关闭;所述第二挡风板打开时,所述第一挡风板关闭。
进一步,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内设置有两个换热腔和一个直通腔;所述风门机构包括两组第二挡风板和一组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上同时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驱动机构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节能焚烧炉,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使用时,根据经过新风加热器后的热风的温度控制风门机构调节热风进入至换热腔和直通腔的风量。当热风温度过高时,部分或者全部的热风进入至换热腔中,实现将温度较高的热风中的热量转移至导热油中,实现热量的回收,降温后的热风与直通腔中的热风会合继续输送至烘干线中进行使用。若经过新风加热器后的热风的温度适合烘干线使用,则风门机构控制热风全部经过直通腔而不经过换热腔。
二、采用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联动控制的方式,实现第一挡风板开口增大的同时,第二挡风板开口减小;如此方便对直通腔和换热腔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优选地,通过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和驱动杆配合的方式,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杆进行横移,实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的挡风面积的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新风出口管道上连接有新风加热器,并通过风门机构调节进入至直通腔和换热腔的风量比例,如此能够加热后的新风温度进行调整、保证烘干线的热风使用要求的同时,又能够实现对温度过高的热风中的多余热量进行回收,实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焚烧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09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