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04353.0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2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陈俊杰;张明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领创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B65G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甘雅舒 |
地址: | 529700 广东省江门市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清运 建筑 垃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架上的建筑垃圾清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包括设有支撑框架且可升降的爬架本体、设有中空腔体且竖直设置的垃圾通道,所述垃圾通道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垃圾通道顶部设有投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垃圾通道可跟随爬架本体进行升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本实用新型在可升降的爬架的基础上,可快速便捷地将在建层的建筑垃圾清运到拆模层,无需额外架设其他垃圾运输通道,节省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架上的建筑垃圾清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
背景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在建层会产生诸如模板、混凝土沙石等建筑废料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但由于施工电梯通常在爬架下方,且建筑楼梯未支模浇筑,因此清理建筑垃圾比较困难,需要人力运送至施工电梯所在层。
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层建筑施工垃圾的运输通道,能够将脚手架各层的建筑垃圾快速的运输至地面指定地点,但该装置需要单独设置,无法附着在脚手架上,因此,在搭设脚手架的同时,需要额外架设该运输通道,增加了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本实用新型在可升降的爬架的基础上,可快速便捷地将在建层的建筑垃圾清运到拆模层,无需额外架设其他垃圾运输通道,节省了人力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包括设有支撑框架且可升降的爬架本体、设有中空腔体且竖直设置的垃圾通道,所述垃圾通道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垃圾通道顶部设有投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垃圾通道可跟随爬架本体进行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爬架具有升降功能,可以附着在建筑物上进行升降,实现升降功能部分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支撑框架用于对爬架本体进行支撑,垃圾通道附着在支撑框架上,投料口用于投放建筑垃圾,出料口用于建筑垃圾的输出,通过垃圾通道可以实现爬架上的建筑垃圾轻松地转运功能,同时,垃圾通道可跟随着爬架本体进行升降,因此,随爬架主体逐层提升时,投料口可始终在在建层,出料口始终在拆模层,与传统清运方式相比,无需将在建层的建筑垃圾人力运送至拆模层,且本实用新型的垃圾通道无需重复拆装,更不会随着楼层的加高而增加使用材料,也能在整个爬架使用过程中均发挥其清运建筑垃圾的功能,使用更灵活,更便捷。
优选地,所述垃圾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投料斗、若干运输段、出料斗,所述投料斗罩设于所述投料口上,所述出料斗罩设于所述出料口上,若干运输段依次可拆卸连接且内部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垃圾通道还包括支撑杆、加强杆,所述支撑杆为两根且平行设置,支撑杆顶部与所述加强杆连接,支撑杆侧部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投料斗、若干运输段、所述出料斗依次与两根支撑杆连接,投料斗顶部还与加强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投料斗包括弧形挡板、扇形挡板,所述扇形挡板为两块,分别设于弧形挡板两侧,在扇形挡板及弧形挡板底部均设有若干连接杆,若干连接杆均与相邻的运输段连接。
优选地,所述出料斗的结构与所述投料斗的结构相同,投料斗与出料斗背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运输段由若干方形挡板依次连接围绕形成,在运输段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若干连接杆,相邻的运输段通过连接杆进行螺栓连接。
优选地,与出料斗相邻的运输段由第一方形挡板、第二方形挡板、第三方形挡板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方形挡板设于两根支撑杆之间,第一方形挡板与第三方形挡板分别设于第二方形挡板两侧。
优选地,所述爬架本体还包括若干层走道板,若干层走道板沿所述支撑框架纵向依次平行设置,所述垃圾通道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外侧,投料口设于靠近最顶层的走道板处,出料口设于靠近最底层的走道板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领创模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领创模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04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