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B柱总成高集成快换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01708.0 | 申请日: | 202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28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新;俞纪龙;王浩;邹宵亮;谷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达斯特恩(常州)汽车塑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居振浩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总成 集成 快换检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B柱总成高集成快换检具,包括基板、上护板检具、下护板检具、可拆检测块一和可拆检测块二,上护板检具和下护板检具分别与基板紧固连接,上护板检具和下护板检具之间设有间隙,可拆检测块一设于间隙之间,且与基板紧固连接,可拆检测块二设于间隙之间,且与基板紧固连接,通过一个检具总成快速更换可拆检测块一和可拆检测块二,即保证了上护板和下护板装配后B柱总成的品控,也保证了单个上护板和下护板的品控;先检测B柱总成,拆下下护板,不拆卸可拆检测块一,继续检测上护板,然后拆下上护板,更换可拆检测块二,再检测下护板,检测效率高;降低检具开发成本,且通过一个基板作为基准,检测精度更有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检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B柱总成高集成快换检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逐渐成熟,传统的只检测汽车注塑件的单件尺寸,已经无法满足汽车工业对汽车注塑件的精度要求。汽车注塑件之间的装配精度过低,首先,直接影响装配的稳定性,其次,装配间隙太大,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间隙的存在会产生摩擦噪音,影响驾乘舒适性,故设计出一套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效率高,且即能满足单件产品检测,又能满足装配体总成检测的检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B柱总成高集成快换检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B柱总成高集成快换检具,包括基板、上护板检具、下护板检具、可拆检测块一和可拆检测块二,所述上护板检具和下护板检具分别与基板紧固连接,所述上护板检具和下护板检具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可拆检测块一设于间隙之间,且与基板紧固连接,所述可拆检测块二设于间隙之间,且与基板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护板检具包括斜撑板、上侧支座一、上侧支座二、上侧支座三、上侧支座四、上压紧机构、翻转机构一、翻转机构二、翻转机构三和中支撑块,且分别与基板紧固连接,所述斜撑板上设有抽拉机构一和抽拉机构二,所述上压紧机构设有多个,且分别位于上侧支座三和上侧支座四侧面,所述翻转机构一构成上护板端头座。
优选的,所述下护板检具包括门槛匹配座一、门槛匹配座二、下侧支座一、下侧支座二、下侧支座三、下侧支座四、下侧支座五、下侧支座六、下侧支座七、下侧支座八、下压紧机构、定位卡扣一、移动凸轮顶针机构、翻转机构六和翻转机构七,且分别与基板紧固连接,所述门槛匹配座一侧面设于抽拉机构三,所述门槛匹配座一一端上端设有翻转机构四,所述门槛匹配座二侧面设于抽拉机构四,所述门槛匹配座二一端上端设有翻转机构五,所述下压紧机构设有多个,且分别位于下侧支座三、下侧支座四、下侧支座七、下侧支座八侧面,所述定位卡扣一设有多个,且与基板紧固连接,所述移动凸轮顶针机构设于门槛匹配座一和门槛匹配座二内侧。
优选的,所述可拆检测块一包括副基板一、支撑块一、支撑块二、支撑块三和翻转机构八,且分别与副基板一紧固连接,所述副基板一上设有上侧支座五和上侧支座六,所述支撑块一上设有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可拆检测块二包括副基板二、支撑块四、支撑块五、支撑块六、下护板端头座、定位卡扣二和拉钩定位机构,且分别与副基板二紧固连接,所述下护板端头座设于支撑块四一侧,所述拉钩定位机构设有两个。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B柱总成高集成快换检具,通过一个检具总成快速更换可拆检测块一和可拆检测块二,即实现了上护板和下护板模拟装配状态时的检测,也实现了单个上护板的检测和下护板的检测,即保证了上护板和下护板装配后B柱总成的品控,也保证了单个上护板和下护板的品控。
2、本实用新型的汽车B柱总成高集成快换检具,通过一个检具总成快速更换可拆检测块一和可拆检测块二,即实现了上护板和下护板模拟装配状态时的检测,也实现了单个上护板的检测和下护板的检测,降低检具开发成本,且通过一个基板作为基准,检测精度更有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达斯特恩(常州)汽车塑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科达斯特恩(常州)汽车塑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01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