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于实验动物听力检测的耳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97911.5 | 申请日: | 202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04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先荣;汪斌如;金占国;翟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5/12 | 分类号: | A61B5/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10014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于 实验 动物 听力 检测 耳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实验动物听力检测的耳塞装置,其主要由气囊耳塞组件、导气管和外置气囊组件构成。气囊耳塞组件具有耳塞柱,耳塞柱的外周嵌置有密封套囊,耳塞柱的头部设置有乳胶塞,耳塞柱的尾部设置有仪器接口,乳胶塞、耳塞柱和仪器接口的内腔通孔连为一体,从而形成实验动物的音频检测传播通道。外置气囊组件具有轴芯管,轴芯管的外周包裹有指示气囊,轴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指示气囊相连的通气孔,轴芯管的后端设置有充排气接口。导气管的一端与密封套囊相连,导气管的另一端与轴芯管的前端相连,从而使密封套囊与指示气囊相互连通。其操作方便快捷,佩戴安全可靠,能够阻止耳塞滑脱,避免耳道创伤,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动物实验设备,具体地指一种适于实验动物听力检测的耳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动物进行听力学评估的常规仪器有耳声阻抗测量仪、中耳分析仪、耳声发射分析仪等,这些仪器需要给动物佩戴耳塞后才能进行检测,耳塞必须佩戴严密,以保证不漏气。常规用来做听力学实验的动物有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家兔、犬、小型猪、猴类等,由于这些动物的配合度较差、加上外耳道狭窄,且外耳道口常有浓密的毛发附着,因而采用听力学检测仪器现有的耳塞难以佩戴严密,且很容易滑脱。如果反复多次加压佩戴耳塞,又会导致动物外耳道疼痛、肿胀、血肿、出血等情况发生,使动物更加烦躁不配合,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差增大。严重时动物外耳道出血会损坏检测仪器,这也是动物听力学检测的禁忌。
由于目前尚无一种专用于实验动物听力检测的耳塞,而采用上述仪器中配套的耳塞都是常规耳塞,不能调节形状大小,也不太适合动物外耳道特点,难以满足准确检测的要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与实验动物耳道相匹配的耳塞,以满足佩戴严密、不易漏气、动物配合度高的听力检测要求,是实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检测仪器中配套耳塞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实验动物听力检测的耳塞装置,其操作方便快捷、佩戴安全可靠、能够阻止耳塞滑脱、避免耳道创伤,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适于实验动物听力检测的耳塞装置,包括气囊耳塞组件、导气管和外置气囊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气囊耳塞组件具有耳塞柱,所述耳塞柱的外周嵌置有密封套囊,所述耳塞柱的头部设置有乳胶塞,所述耳塞柱的尾部设置有仪器接口,所述乳胶塞、耳塞柱和仪器接口的内腔通孔连为一体,从而形成实验动物的音频检测传播通道。所述外置气囊组件具有轴芯管,所述轴芯管的外周包裹有指示气囊,所述轴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指示气囊相连的通气孔,所述轴芯管的后端设置有充排气接口。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密封套囊相连,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轴芯管的前端相连,从而使密封套囊与指示气囊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在进行听力检测实验时,将耳塞柱尾部的仪器接口与听力学检测仪器(例如耳声阻抗测量仪、中耳分析仪、耳声发射分析仪)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将耳塞柱头部的乳胶塞插入到实验动物外耳道中。由于密封套囊、导气管和指示气囊三者相连通,可以采用外界充气装置通过轴芯管后端的充排气接口进行充气,气体从轴芯管上的通气孔进入指示气囊,然后通过导气管进入密封套囊。根据需要调节指示气囊的充气量,可将密封套囊内的气体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充气膨胀的密封套囊可将实验动物外耳道完全填充,从而使整个气囊耳塞组件将外耳道深部完全密闭,且不容易摆脱或拔出,从而能够快速、无创、安全、准确地进行听力学仪器检测实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耳塞柱的外壁表面设置有用于提示乳胶塞插入实验动物外耳道极限距离的警示标识。这样,能够直观了解乳胶塞插入距离,控制插入深度始终在安全范围,避免继续进入外耳道导致动物鼓膜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套囊在消气状态时紧贴在耳塞柱的外壁面上、在充气状态时呈圆柱形结构围合在耳塞柱的外壁面上。这样,密封套囊在放气状态不占空间,便于乳胶塞快速插入;密封套囊在充盈状态与动物外耳道形状适配度高、填充饱满、密封性能好,可确保乳胶塞插入更加安全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97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饭盒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控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