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横臂组件及手术显微镜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257500.3 | 申请日: | 2022-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4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峰;田野;范晓涛;王吉龙;周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速迈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90/25 | 分类号: | A61B90/25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桦 |
| 地址: | 2151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手术 显微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臂组件,包括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后连杆座、上连杆、下连杆以及前连杆座,上连杆、下连杆的一端与后连杆座可转动地连接,上连杆、下连杆的另一端与前连杆座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横臂组件可在后连杆座、上连杆、下连杆以及前连杆座围合的平面内上下转动,横臂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其向下转动的下限位组件,下限位组件包括用于指示横臂组件向下转动调节距离的指示件。本实用新型可以指示横臂组件的调节距离从而获取横臂组件的限位角度或者活动范围,便于直接观察;同时可进行距离调节,可以设定警示标识,起到警示作用,下限位组件可靠性高,调节方便,使操作者更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显微镜,进一步涉及一种手术显微镜的横臂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显微技术水平的提升,医学科技的进步,手术显微镜被应用于各种手术的治疗,对于成功完成高难度手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显微镜能够帮助医师提高诊疗的效率以及精确度,改善医师手术过程中的姿态,减轻疲劳程度从而保证医患健康。目前手术显微镜已经在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眼科等临床科室得到广泛应用。
手术显微镜通常包括大横臂、小横臂,大横臂、小横臂两者之间连接,大横臂用于与承重支架相连接,小横臂则用于与手术显微镜的镜头相连接。
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镜头距离的有一定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小横臂包括连杆组件、限位组件,其中:连杆组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以及前后连杆座,上连杆、下连杆、前后连杆座构成四连杆结构使得连杆组件可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限位组件起到连杆组件的下限位调整的功能,从而满足镜头与患者需要治疗部位距离的要求。当调整限位组件时,该镜头运动的范围就相对应的改变,无法直观的调整到所想要的位置,只能通过实时检测来达到所想限制的距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调整到某个需要固定的限位点,导致需要多次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手术的进度,降低医师的诊疗效率以及精确度。
随着手术显微镜被应用于各种手术的治疗,使用的频率会逐渐增加,一些部件发生老化或者没有及时维护保养,导致功能的失效,并且最低限位结构由于没有明显的警示,从而导致使用者的疏忽,发生意外。
此外,参见公开号为的专利CN105572855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术显微镜的悬挂臂,其图4(a)为悬挂臂最低限位结构图,随着悬挂臂从上向下摆动而使上支杆和下支杆沿纵长方向相对移动,第二限位元件限位螺杆和第一限位元件限位块之间在纵长方向上的距离减小,直至彼此抵靠接触,其中,第二限位元件限位螺杆和第一限位元件限位块中的至少一者能被调节成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限位作用,但是由于限位机构在横臂处,导致离镜头范围较远,调节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横臂组件,用于手术显微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横臂组件,该横臂组件用于手术显微镜,其包括连杆组件,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后连杆座、上连杆、下连杆以及前连杆座,所述的上连杆、下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后连杆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上连杆、下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前连杆座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所述的横臂组件可在所述的后连杆座、上连杆、下连杆以及前连杆座围合的平面内上下转动,所述的横臂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其向下转动的下限位组件,所述的下限位组件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的横臂组件向下转动调节距离的指示件。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下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元件、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的第一限位元件可调节地连接在所述的前连杆座上,所述的第二限位元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下连杆上,当调节所述的第一限位元件使所述的前连杆座向下转动至所述的第二限位元件与所述的第一限位元件相抵触时,所述的横臂组件向下转动受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限位元件可在其轴向上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的第二限位元件的方向调节,所述的指示件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的第一限位元件在向远离所述的第二限位元件方向的调节距离,即所述的指示件前连杆座向下转动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速迈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速迈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57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袋测试用多工位摆锤冲击试验机
- 下一篇:汽车显示屏后盖注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