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元件自动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7616.9 | 申请日: | 202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80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田佳辉;钱成华;徐冬山;叶晨来;曾清德;陈斌;刘龙会;潘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宝丰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 |
代理公司: | 安徽研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9 | 代理人: | 贾宇锋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元件 自动 冲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元件自动冲压模具,涉及热元件生产加工的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下模柱,设置于下板体上,相邻两个该下板体之间形成下模槽;若干上模柱,设置于上板体上,相邻两个该上板体之间形成上模槽;其中,该上模柱正对下模槽、下模柱正对上模槽;两个侧挡板,设置于下板体上,两个该侧挡板分别与下模柱的两侧相抵;下电热板,设置于下板体内;上电热板,设置于上板体内;两个定位组件,设置于下板体上;本申请具有使用方便、冲压效率高、稳定性强、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元件生产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元件自动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热元件的发热体通常呈蛇形排列,而热元件的生产加工通常是通过模具的冲压对热元件进行定型、造型,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热元件的成型模具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成型的效率较低,通常需要进行二次成型,对于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来说非常的不适用,因此本申请设置了一种热元件自动冲压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元件自动冲压模具,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热元件的成型方式效率低、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模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热元件自动冲压模具,包括
若干下模柱,设置于下板体上,相邻两个该下板体之间形成下模槽;
若干上模柱,设置于上板体上,相邻两个该上板体之间形成上模槽;
其中,该上模柱正对下模槽、下模柱正对上模槽;
两个侧挡板,设置于下板体上,两个该侧挡板分别与下模柱的两侧相抵;
下电热板,设置于下板体内;
上电热板,设置于上板体内;
两个定位组件,设置于下板体上。
优选的:该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板体上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横梁板,该横梁板上设置有可升降的U形的升降板,该升降板上设置有若干水平排列的上辊轮,该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呈水平排列的下辊轮。
优选的:该横梁板上设置有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升降板连接,该升降板上设置有若干滑动贯穿横梁板的导向杆。
优选的:该上模槽和下模槽的底部均为圆弧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设置的上模柱和下模槽、下模柱和上模槽能够实现对热元件的冲压成型,并且通过设置的上电热板和下电热板能够实现对热元件加热成型,并且通过设置的定位组件能够实现对热元件冲压起到稳定作用,其中的侧挡板能够对热元件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元件自动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冲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下板体10、下电热板11、下模柱20、下模槽30、侧挡板40、定位组件50、支撑板51、下辊轮52、横梁板53、升降气缸54、升降板55、上辊轮56、导向杆57、上板体60上电热板61、上模柱70、上模槽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2,在本实施例一中,一种热元件自动冲压模具,包括
若干下模柱20,设置于下板体10上,相邻两个该下板体10之间形成下模槽30;
若干上模柱70,设置于上板体60上,相邻两个该上板体60之间形成上模槽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宝丰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宝丰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76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板自动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防尘防水的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