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隔离开关灭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5499.2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7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常杨;胡刚;袁高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08 | 分类号: | H01H33/08;H01H3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伟知新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5 | 代理人: | 冯仪红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隔离 开关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式隔离开关灭弧结构,隔离开关包括座体及安装于座体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的转盘转动时使得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头部与静触头组件的静触头头部结合导通或分离断开,隔离开关结合或分离时电弧存在区域设置有磁体和灭弧室,其中灭弧室至少有部分栅片设置有可伸入至转盘上侧和/或下侧的栅片长腿部,且转盘的侧缘设置有凹凸结构来增加电弧与转盘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优化了隔离开关的磁体布局及灭弧室和转盘结构,有效地改善了灭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隔离开关及其灭弧部件,更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旋转式隔离开关灭弧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逆变器通常需要配置旋转式隔离开关,其具有触头极及机构极,触头级由同轴的多组动触头和静触头构成,这些动触头和静触头相应连接至接线端子,机构级通过驱动触头旋转来与静触头离合,从而实现电路系统合闸及分闸。旋转隔离开关在动静触头分开时会产生电弧,电弧在动静触头从闭合位置到分开位置之间的空间无规则运动,会烧蚀开关器件表面而造成绝缘失效。为此,需要对隔离开关配置灭弧机构来进行保护。现有隔离开关产品主要是通过设置永磁体和灭弧栅来进行灭弧,但因磁体布局及灭弧栅布局及结构不尽合理,因而灭弧效果不够理想,由此影响了开关性能,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灭弧能力的旋转式隔离开关灭弧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式隔离开关灭弧结构,隔离开关包括座体及安装于座体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的转盘转动时使得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头部与静触头组件的静触头头部结合导通或分离断开,隔离开关结合或分离时电弧存在区域设置有磁体和灭弧室,其中灭弧室至少有部分栅片设置有可伸入至转盘上侧和/或下侧的栅片长腿部,且转盘的侧缘设置有凹凸结构来增加电弧与转盘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栅片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长腿部,栅片上侧的长腿部和栅片下侧的长腿部分别夹于转盘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栅片上下侧的长腿部分别伸入至转盘内部,且栅片的引弧槽腹部靠近转盘边缘,以使得栅片整体包裹转盘。
进一步地,栅片的引弧槽、槽口相对于栅片的中心线对称布置或倾斜布置,栅片上下侧的长腿部相对于栅片的中心线对称布置或不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灭弧室包括多片栅片,其中相邻栅片的引弧槽、槽口或长腿部相对于中心线对称,或相邻栅片的引弧槽、槽口或长腿部相对于中心线不对称且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栅片装于带有出气口的栅片支架,且座体上设置定位槽来定位灭弧室。
进一步地,转盘包括上盘和下盘,其中上盘和/或下盘的侧缘设置有凹凸结构。
进一步地,凹凸结构包括设置于上盘和/或下盘侧缘具有导面的齿、筋或凹凸块。
进一步地,导面的倾斜方向与转盘转动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磁体装于座体,其中磁体分布于静触头头部位置和/或分闸状态动触头头部位置的上方、下方或附近区域;或者,磁体装于转盘,其中磁体分布于转盘边缘的上方和/或下方。
进一步地,磁体装于转盘,其中磁体分布于转盘边缘的上方和/或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旋转式隔离开关优化了磁体位置布局,增加灭弧室栅片长腿部来包裹转盘,且在转盘上设置凹凸结构,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提高了隔离开关灭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及其灭弧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去除动触头组件上盘及静触片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54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杀青系统
- 下一篇:一种隔离开关灭弧栅组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