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接架、量子测控系统以及量子计算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3068.2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6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陈耀锋;王锦涛;廖燕飞;李雪白;孔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10/40 | 分类号: | G06N1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量子 测控 系统 以及 计算机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转接架、量子测控系统以及量子计算机,通过在转接架上设置转接层,将第一量子测控线路和第二量子测控线路转接至量子测控装置;转接层包括:盖板,盖板包括供第一量子测控线路和第二量子测控线路进线的进线区,进线区上开设有多个进线孔;侧板,侧板位于盖板下方且垂直连接于盖板,侧板包括转接区,转接区内设置有对第一量子测控线路进行转接的转接模块;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位于侧板下方,第一底板包括滤波区,滤波区内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对第二量子测控线路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滤波模块。本申请提出的转接架,能够降低量子芯片的测控线路损坏的风险,减小线路维修难度,提高量子测控系统的集成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量子信息领域,尤其是量子计算技术领域,特别地,本申请涉及一种转接架、量子测控系统以及量子计算机。
背景技术
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基本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经典计算的基本信息单元是经典比特,量子计算的基本信息单元是量子比特,经典比特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即0或1,而基于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量子比特的状态可以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叠加状态,因而量子计算的计算效率远远超过经典计算的计算效率。
量子比特的调控依赖于高精度的模拟输入信号,且每一位量子比特均需要施加若干路控制信号。量子比特的控制信号由量子测控系统生成,并通过多路测控线路穿过稀释制冷机,传输至量子芯片。在测控系统到稀释制冷机这一段的室温测控线路,由于线路的重力作用,在一些接口处易出现拉扯损坏,且由于线路的数量及种类均较多,当出现线路损坏时,无法快速的找出损坏的部分,对维修带来困难,且外观上看上去较为凌乱。同时,在量子测控系统中涉及的器件众多,分布较为分散,集成度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带来诸多不便。随着量子计算机中量子比特数的增加,也需要同时增加更多的测控线路来进行量子芯片的调控,这将加剧测控线路出现损坏的风险,且将使线路更加杂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架、量子测控系统以及量子计算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降低量子芯片的测控线路损坏的风险,减小线路维修难度,使量子芯片测控线路的排布更加整齐,提高量子测控系统的集成度。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接架,包括:
转接层,用于将量子测控线路转接至量子测控装置,所述量子测控线路包括第一量子测控线路和第二量子测控线路;
所述转接层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包括供所述第一量子测控线路和所述第二量子测控线路进线的进线区,所述进线区内开设有多个进线孔;
侧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且垂直连接于所述盖板,所述侧板包括转接区,所述转接区内设置有对所述第一量子测控线路进行转接的转接模块;
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侧板下方,所述第一底板包括滤波区,所述滤波区内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对所述第二量子测控线路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滤波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孔的面积大于所述量子测控线路的横截面积,每个所述进线孔可供多条所述量子测控线路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量子测控线路包括:读取信号输入输出线路、脉冲信号线路、微波信号线路;所述第二量子测控线路包括直流信号线路;
所述进线区包括:
多个第一进线区域,用于供所述直流信号线路进入所述转接层;
多个第二进线区域,用于供所述脉冲信号线路进入所述转接层;
多个第三进线区域,用于供所述读取信号输入输出线路和所述微波信号线路进入所述转接层。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3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水压机下横梁立柱孔表面磨损焊后研磨装置
- 下一篇:液压系统及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