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布垫片和涂布模头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2682.7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36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宁;韩恒珏;李恩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0 | 分类号: | B05C5/00;B05C11/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宋会然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垫片 涂布模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布垫片和涂布模头,本实用新型的涂布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垫片本体上设有第一流道,以及与第一流道彼此隔离设置的第二流道;垫片本体的同一侧设有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料口,以及外凸设置的外凸部,且外凸部上设有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涂布垫片,通过在垫片本体上设置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在垫片本体的外凸部上设有与第二流到连通的第二出料口,使得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能够同时涂布出不同厚度的浆料,减少经由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流出的两种浆料的互溶,进而利于提高涂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布垫片。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涂布垫片的涂布模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正极片进行涂布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陶瓷互溶问题。常温状态下,正极浆料与陶瓷浆料无互溶,但在使用涂布烘箱对涂布后的浆料进行烘烤时,陶瓷浆料与正极浆料的交界处会形成较大的表面张力差,导致陶瓷浆料流向正极浆料从而形成互溶,进而对电芯容量及安全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为降低正极浆料和陶瓷浆料互溶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分体式涂陶瓷机构,陶瓷浆料由分体式喷头进行涂布,同时降低陶瓷涂层的厚度,在互溶发生前使陶瓷浆料提前烘干。第二种是增大涂布机烘箱进出风量,在互溶发生前使陶瓷浆料提前烘干。但两种方式的涂布成本较高,且涂布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涂布垫片,以减少浆料的互溶,并提高涂布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上设有第一流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流道彼此隔离设置的第二流道;
所述垫片本体的同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料口,以及外凸设置的外凸部,且所述外凸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两侧;
所述外凸部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贯通所述垫片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形成于所述垫片本体的其一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料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通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或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出料端呈外扩状。
进一步的,所述外凸部的高度为0.4~0.6μm。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本体的厚度为0.65~0.95mm。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本体上设有若干安装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涂布垫片,通过在垫片本体上设置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在垫片本体的外凸部上设有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出料口,使得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能够同时涂布出不同厚度的浆料,减少经由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流出的两种浆料的互溶,进而利于提高涂布效果。
此外,第一流道贯通垫片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便于提高经由第一出料口流出浆料的涂布效率。第二流道形成于垫片本体的其一表面,利于减小第二流道的容积,从而利于进一步降低由第二出料口流出浆料的涂布厚度。将第二出料口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流道的流通面积,有利于提高浆料从第二出料口流出的速度。
另外,将第一出料口和/或第二出料口的出料端外扩设置,有利于提高浆料流出的稳定性。将外凸部的高度设为40~60μm,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利于减少由第二出料口流出浆料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26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