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内瘘吻合手术的辅助钳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2622.5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4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侯国存;李静;王晓禾;刘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日照市聚信创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9 | 代理人: | 廖彬佳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吻合 手术 辅助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内瘘吻合手术的辅助钳,包括:钳形主体,其包括两相枢接的枢接部件;以及,对应位于在枢接部件一端处的钳头;其中,钳头至少包括连杆及夹持部,连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任意一枢接部件上,夹持部安装在连杆的另一端上。通过两枢接部件相对转动,使得两钳头相互合拢,进而使得两夹持部分别带动血管相靠拢以使两血管侧侧贴合;由于连杆可拆卸连接在任意一枢接部件上,使得拆卸后的钳头可互换以安装在相对的枢接部件上,从而便于通过该辅助钳撑开两血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内瘘吻合手术的辅助钳。
【背景技术】
在进行内瘘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进行吻合。目前常见的吻合方式主要包括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及侧侧吻合。其中,传统手术方式和No-touch技术常用端侧吻合,即将静脉远端结扎,近端游离后与动脉形成端-侧吻合;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技术则直接将静脉和动脉互相靠近而行侧侧吻合。在进行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吻合前,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两根血管相离有远有近,操作期间需要将两根血管相互拉近距离,特别是侧侧吻合方式,而完全“不接触”静脉血管技术更需要将两根血管以及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一同拉近距离以达到血管相互平行的位置,并且需要预留出一部分空间供术者操作。临床常用的方法是由助手使用自制皮条牵引血管,但该方法缺乏稳定性,从而导致术者吻合的精度下降。
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内瘘吻合手术的辅助钳,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内瘘吻合手术的辅助钳,包括:
钳形主体,其包括两相枢接的枢接部件;以及
对应位于所述枢接部件一端处的钳头;
其中,所述钳头至少包括连杆及夹持部,所述连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任意一所述枢接部件上,所述夹持部安装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上;
通过两所述枢接部件相对转动,使得两所述钳头靠拢或撑开,进而分别使得两所述夹持部将两血管侧侧贴合或侧侧分离。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呈圆弧状结构,以使得血管承接在所述夹持部的内凹面上,且两所述夹持部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杆与对应的所述枢接部件间通过连接部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螺钉,通过螺钉与所述枢接部件连接以夹紧所述连杆。
优选地,所述连杆与对应的所述枢接部件枢接设置;其中,所述连接部件作为枢接轴以使得所述连杆绕所述连接部件轴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与所述枢接部件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以调节所述连杆的转动角度;
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沿所述连杆上枢接孔周向设置的第一齿部及与所述第一齿部相啮合的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设置在所述枢接部件上。
优选地,所述枢接部件包括依次一体结合的连接前端、枢接块、钳身以及指圈末端;
其中,所述钳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前端上,所述枢接块为两所述枢接部件相交以形成枢接的主体构件。
优选地,所述枢接部件上相应的钳身之间设置有弹片,当两所述钳身合拢时,所述钳身压迫使得所述弹片发生弹性变形。
优选地,所述枢接部件上还设置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用以限制两所述枢接部件的相对位置;
两相合拢所述钳身在外界作用力下,通过所述限位单元抵消所述弹片变形恢复的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限位单元设置在所述钳身上靠近所述指圈末端的一端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城医院,未经苏州科技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26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照明灯安装壳体
- 下一篇:一种声光触发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