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神经重症患者的多功能口咽通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37708.9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72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娟;季翠玲;陈璐;杭春华;徐云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00;A61M11/00;A61M16/16;A61B90/16;A61B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天哲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神经 重症 患者 多功能 通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神经重症患者的多功能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主体以及可配合穿插于其内部的管芯;口咽通气管主体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外延管、牙垫管和咽弯曲管组成,牙垫管上端外套设有护唇盾,牙垫管的外侧设有环形牙齿咬合槽;管芯为与口咽通气管主体内部相适配的条形片状结构,并由上下连接的直段和弧段组成,管芯的上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管盖,管盖由上下设置的盖头和盖底组成。护唇盾上大开孔和翻盖设计,既可保持口腔封闭,且方便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和呕吐物。本发明可用于伴有意识障碍、舌后坠,上呼吸道梗阻,需要留置口咽通气管保持气道通畅的神经重症患者,设计精巧,功能多元,一件即可满足神经重症患者的多种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神经重症患者的多功能口咽通气管。
背景技术
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颅脑肿瘤等神经重症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舌后坠,上呼吸道梗阻,需要留置口咽通气管保持气道通畅。口咽通气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无创性通气管道,一般多为一椭圆形空心塑料管,外形呈“S”形,包括翼缘、牙垫部分和咽弯曲部分。置管操作简便,可迅速开放气道,建立临时人工气道,防止舌后坠,保证呼吸顺畅,挽救生命 。
但神经重症患者多有意识障碍且伴有躁动,不仅无法配合、甚至抵抗置管,置管时常需要另外使用压舌板配合置管,临床多用竹片或木片材质压舌板,易被躁动患者咬断,不仅影响置管效率,甚至可能发生断片进入咽喉下部的危险;也有坚硬金属材质的压舌板,但容易损伤患者牙齿、齿龈、口腔等。置管后,患者常有吐管、吞管,甚至自行拔管,导致管道移位、唇舌损伤、气道堵塞、呼吸抑制等多种不良后果。
口咽通气管留置期间,患者口咽部开放、张口呼吸,而且神经重症患者多行大剂量脱水治疗,导致口腔、气道干燥、气道分泌物粘稠甚至形成痰痂不易咳出或吸引,将进一步加重气道梗阻、呼吸道炎症。患者口咽部处于开放状态,和外界直接相通,空气中的微尘、污染物甚至异物都可以直接进入气道,同时患者的口咽部分泌物可直接喷溅出来,造成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临床上常额外进行口腔外湿纱布覆盖、口腔内喷雾等护理操作,防污和湿润效果难以保证,也增加护理工作量。
神经重症患者常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口腔内分泌大量分泌物且无法吞咽或咳出。另外,神经重症患者因颅内高压、胃潴留等常导致频繁呕吐;癫痫发作时,口鼻腔涌出大量分泌物,并可有牙关紧闭,会咬瘪、咬弯、咬碎口咽通气管或损伤自己的牙齿,或因口咽通气管移位而损伤舌头、口咽部。如果上述分泌物、呕吐物不能及时清除,易下行误入气道导致患者误吸、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神经重症患者大多同时需要输氧、雾化、气道湿化和分泌物吸引等治疗操作,当患者颅脑外伤、颅底骨折导致颅腔内脑脊液从鼻腔漏出,或经鼻腔进入颅腔手术、鼻腔内填塞、继发渗血、渗液、颅内感染等,此时均不能经鼻腔、只能从口腔进行此类治疗操作。因而,神经重症患者还面临需要同时经口留置口咽通气管和连接其他管道问题。但临床现有的给氧、雾化、气道湿化、持续吸引装置和口咽通气管多不匹配、无法连接,影响输氧、雾化、湿化和吸引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非常需要适合神经重症患者的口咽通气管,既方便置管,又能牢固固定,不移位、脱管;密闭气道,保持口腔气道湿润,且方便及时清除、引流口咽部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口咽通气管和气道通畅;同时避免损伤患者牙齿、唇舌、口咽部;可以和临床现有的给氧、雾化、气道湿化、吸引等装置连接,保证给氧、雾化、湿化和吸引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神经重症患者的多功能口咽通气管,可用于伴有意识障碍、舌后坠,上呼吸道梗阻,需要留置口咽通气管保持气道通畅的神经重症患者,设计精巧,功能多元,一件即可满足神经重症患者的多种需求。既能提高置管效率,又能牢固固定,且避免损伤患者牙齿、唇舌、口咽部等皮肤黏膜;在达到密闭口腔的同时,又方便及时吸引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口咽通气管和气道通畅;并可以和临床现有的给氧、雾化、气道湿化、吸引装置连接,保证给氧、雾化、湿化和吸引效果,提高临床气道管理工作效率,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各类重症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鼓楼医院,未经南京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377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