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复合型过热器减温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35543.1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3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悦;李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5/12 | 分类号: | F22G5/12;F22D1/5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复合型 过热器 温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锅炉复合型过热器减温水系统,该系统包括除氧器、给水泵、三号高压加热器、二号高压加热器、一号高压加热器、锅炉、过热器、汽轮机,所述的锅炉和一号高压加热器之间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的给水泵与三号高压加热器之间设有第三阀门,第三阀门与给水泵之间经三通管连接减温水分水管的一端,减温水分水管的另一端与过热器相连接,减温水分水管经第一分水管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管道连接,第一分水管经第二分水管与减温水分水管连接,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上设有各个阀门实现分水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可靠、节能减排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可靠、节能减排的锅炉复合型过热器减温水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燃煤亚临界锅炉设计过热器温度在540℃以上,超超临界锅炉设计过热器温度达到600℃以上,减温水一般设计在给水泵出口母管引水,由给水泵出口提供锅炉过热器的减温水,目的是当过热蒸汽温度超温时通过喷入减温水来达到降温的目的。由于给水泵出口的压头高、水温低(300~660MW机组负荷下减温水温度约150~180℃),调节控制过热蒸汽温度比较灵活;但是由于这股减温水没有参入1、2、3号高压加热器(简称1、2、3号高加)的回热循环,因此降低了锅炉的热经济性。
当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时,经济性更差。在低负荷时,投入少量减温水即导致减温后的过热蒸汽温度大幅降低,为控制过热蒸汽温度被迫频繁开关减温水调节门。同时若调节门调整不及时,减温水投入后未及时调整,易导致过热蒸汽温度出现大幅度降低,蒸汽带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可靠、节能减排的锅炉复合型过热器减温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锅炉复合型过热器减温水系统,该系统包括除氧器、给水泵、三号高压加热器、二号高压加热器、一号高压加热器、锅炉、过热器、汽轮机,所述的除氧器、给水泵、三号高压加热器、二号高压加热器、一号高压加热器、锅炉、过热器、汽轮机依次经过管道相连,所述的锅炉和一号高压加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的给水泵与三号高压加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第三阀门与给水泵之间的管道上经三通管连接减温水分水管的一端,减温水分水管的另一端与过热器相连接,减温水分水管上设有第四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之间的减温水分水管上设有第五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四阀门之间的减温水分水管上经三通管连接疏水管,疏水管上设有疏水阀门,所述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管路上经三通管连接第一分水管的一端,第一分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三阀门和疏水管之间的减温水分水管相连通,第一分水管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的第六阀门和第一阀门之间的第一分水管上经三通连接第二分水管的一端,第二分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五阀门和第三阀门之间的减温水分水管经三通连接,第二分水管上设有第七阀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六阀门与第二分水管之间的第一分水管上设有减温水手动隔离阀门和减温水逆止阀门,方便检修同时也保证第二分水管内的液体单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疏水阀门分为第一疏水阀门和第二疏水阀门,第一疏水阀门和第二疏水阀门依次连接在疏水管上,保证系统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都为电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可靠、节能减排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35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丝网印刷的紫外固化压印平台及压印设备
- 下一篇:端承抗浮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