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批量获得取食为害单株植株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22732.5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20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陈巨莲;张勇;王倩;程雨蒙;刘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28 | 分类号: | A01G9/28;A01G7/04;A01D45/00;A01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慧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55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批量 获得 为害 植株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批量获得取食为害单株植株的装置,包括控温装置、控光装置和取食为害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控整个取食为害的环境温度,所述控光装置产生的光照位于载体植物种植装置正上方,可为载体植物和昆虫提供必需的光照条件;所述取食为害装置用于害虫单株为害取食。所述取食为害装置包括单株分离透明套筒、防逸塞和扎带,防逸塞嵌合在单株分离透明套筒开口处,扎带可用于固定多个用于单株分离透明套筒。该实用新型具有大批量获得不同处理下被害虫取食为害的单株植株,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材料获得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批量获得取食为害单株植株的装置。
背景技术
草地贪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生态型多样、适生范围广、迁飞扩散快和为害严重等特点。自2019年入侵我国后除严重威胁最适寄主玉米外,对小麦生产也产生潜在影响。2019年9月以来,分别在云南、安徽、河南、山东等省的小麦田常见幼虫为害小麦,且部分地区为害较重。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在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迁飞过渡区和重点防范区,小麦均有较大播种面积。目前,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依然以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为主。但应急化学防控加重了环境负担,也影响粮食安全生产。
寄主植物挥发物介导的化学诱控和传统的分子育种技术是最安全、最持久的害虫防治的策略。大批量获得被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为害的小麦苗是进行相关挥发物成分分析及配制化学引诱剂的前提条件,也是通过转录代谢和遗传分析挖掘小麦抗虫物质和抗虫基因的基础。目前获得鳞翅目幼虫取食为害植株的方法主要包含活体接虫取食为害和离体接虫取食为害两种。鉴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较弱活动能力和高度自相残杀的习性,传统的接虫取食为害方法有以下四点缺陷:(1)单盆单株活体接虫为害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不利于大批量获取为害植株;(2)单盆多株无隔离活体接虫为害可能导致植株间受害程度不同,难以保证取样的均一性和稳定性;(3)单盆多株活体接虫下的害虫群体为害,难以控制接入的幼虫密度并且无法避免幼虫个体间的自相残杀;(4)传统的生物学习性研究中常用的离体叶片法为害,则严重忽略了人为机械损伤对植株诱导抗性的影响,难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由于以往小麦上鳞翅目害虫的为害较轻且不能引起重视,导致相关研究也较缺乏。因此,探索一种合适的用于室内大批量获取受害植株试验材料的装置是当前开展小麦上草地贪夜蛾化学生态学、生物学、理化诱控、抗虫基因和抗虫物质挖掘等相关研究,及进行后续研究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批量获得取食为害单株植株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为害成功率高、为害小麦苗获得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快捷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批量获得取食为害单株植株的装置,包括控温装置、控光装置和取食为害装置,所述控温装置用于调控害虫取食为害的环境温度,所述控光装置产生的光照位于取食为害装置正上方,用于为植株和害虫生长提供必需的光照条件,所述取食为害装置包括单株分离透明套筒、防逸塞和扎带,防逸塞嵌合在单株分离透明套筒开口处,扎带用于聚拢多个单株分离透明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置具有评价害虫取食为害稳定、准确可靠,而且重复性高的特点;将植株单株分离取食为害,有利于保证幼虫取食为害的稳定性和取食为害苗的均一性,同时还可提高取食为害植株的获得率和成功率。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快捷而且成本低廉等优点。将害虫引入单株分离透明套筒内,这样设置可以实时观察幼虫取食为害情况,有利于保证试验各重复间取食为害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单株为害可有效避免草地贪夜蛾幼虫间因自相残杀而影响为害结果,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此外,还可避免在群体为害下出现的植株被取食不均匀的缺点,以保证处理材料均一性和获得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22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加工用下料装置
- 下一篇:三元催化剂涂覆用上工装快装对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