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技术的新能源场站安全智能防控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22289.1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62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史振利;何信林;刘冲;方子朝;张鹏;李春丽;杨世强;雷阳;季东旭;王团结;庞宏强;王海强;杨志龙;刘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2 | 分类号: | G08B13/12;G08B7/06;H04N5/2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新能源 场站 安全 智能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技术的新能源场站安全智能防控监测系统,包括中央存储层、中间控制层以及若干现场监测层,其中,各现场监测层与中间控制层相连接,中间控制层与中央存储层相连接,各现场监测层安装于新能源场站边界的各监测点处,该该系能够实时监测新能源场站的边界安全及远程无线预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监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物联技术的新能源场站安全智能防控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电力系统中多采用“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模式对场站信息进行采集及处理,虽然“四遥”模式能很好的将站内设备的运行信息及时传输给远端控制中心并接受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但是该模式在新能源场站的防盗方面却无能为力。
现有的新能源场站安防系统主要还停留在以工作人员巡检+人员监视摄像机图像的阶段,人工作业仍占绝大比重,信息化程度相对不高,同时由于新能源场站多建设在郊区等地方,具有厂区面积大、边界范围广的特点,使得很难做到对新能源场站的实时监管,技防设施往往具有滞后性,不能起到主动积极防范和预警作用。并且存在监测手段单一、布线困难、各安防系统相互独立且无法实现联动等问题,导致了新能源场站整体安防水平较低。
鉴于新能源场站在电力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一旦遭到破坏,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电力供应给电网调度造成麻烦,还会给电力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能对公共安全带来威胁。也正是由于新能源场站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监测技术无法联动等问题,因此不能有效实时的监测新能源场站的边界安全及远程无线预警,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基于物联技术的新能源场站安全智能防控监测系统来保障新能源场站的边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技术的新能源场站安全智能防控监测系统,该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新能源场站的边界安全及远程无线预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物联技术的新能源场站安全智能防控监测系统包括中央存储层、中间控制层以及若干现场监测层,其中,各现场监测层与中间控制层相连接,中间控制层与中央存储层相连接,各现场监测层安装于新能源场站边界的各监测点处。
所述现场监测层包括现场控制器、语音报警模块、红外激光围栏、电子围栏及视频监控模块,其中,现场控制器与语音报警模块、红外激光围栏、电子围栏以及视频监控模块相连接,现场控制器与中间控制层相连接。
现场监测层还包括探照灯,其中,探照灯与现场控制器相连接。
现场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传输模块与中间控制层相连接。
视频监控模块、红外激光围栏及电子围栏沿外来入侵者的路径依次分布。
所述中间控制层包括网络路由器、中间控制器以及GPRS模块,其中,中间控制器经网络路由器及GPRS模块与现场监测层及中央存储层相连接。
所述中央存储层包括上位机可视化软件平台。
中央存储层还包括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上位机可视化软件平台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物联技术的新能源场站安全智能防控监测系统在具体操作时,各现场监测层安装于新能源场站边界的各监测点处,利用现场监测层采用多种监控手段进行入侵者的检测,同时与中间控制层及中央存储层进行联动,实现多种监测手段的联动、自动监测报警功能以及资源共享远程访问,不但能够实现大面积、多场景以及全天候的安防监测。与此同时,一旦发现异常,能够以最快的方式发出警报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实现监测且无需长时间盯盘,不仅能够有效地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减少人力物力、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的现象,对于保障新能源场站的运行安全,提高新能源场站的信息化水平及增强电力企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22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静压挤密桩的填夯装置
- 下一篇:传声器组件和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