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有效缩小材积的折叠床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20268.6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02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19/12 | 分类号: | A47C19/12;A47C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晶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效 缩小 材积 折叠床 | ||
本新型有关一种可有效缩小材积的折叠床,其包括床架组件及床板组件。床架组件包括主支撑架及依序沿着床架组件纵向布设且分别位于相对应主支撑架侧边的侧翼支撑件。床板组件设于床架组件上,并包括主床板及依序沿着床板组件纵向布设且分别位于相对应的主床板侧边的侧翼床板。侧翼支撑件分别可沿着床架组件的横向作伸缩。侧翼床板分别可沿着床板组件的横向作收折。床板组件配合床架组件展开使用时,侧翼支撑件分别支撑于对应的侧翼床板底部,以增加侧翼床板承受朝向床架组件的底部下压力,俾能通过纵向与横向收折的机能设置,使床架组件与床板组件具备横向与纵向收折功能,以缩小收合材积,达到节省收藏与货运空间、便于收藏搬运降低运费成本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可有效缩小材积的折叠床,尤指一种可以通过纵向与横向收折的机能设置使床架组件与床板组件兼具备横向与纵向收折功能的折叠床技术。
背景技术
为解决已知床架装置因无折收机构所致的材积过大、搬运上较为费力不便、需要较大的收藏空间或是货运空间及增加货运成本等缺失,因此,可折叠的床具已成为床具技术领域业者用来解决上述缺失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目前已知的折叠床架是由二个相互枢接而可沿着折叠床架的纵向相对收折的主支撑架所组成,并于二主支撑架上分别铺设床板,其床板上再供放置床垫,以组成折叠床的基本结构,其于收藏或是搬运时,则可将二个相互枢接的主支撑架予以相互对半折合,进而达到便于收藏及搬运的目的。
依据所知,具备相互对半折合功能的折叠床具的代表性专利如中国台湾新型公告第M621470号《可折叠的床架装置》所示。该专利包含第一框架单元、第二框架单元及二铰接单元。铰接单元用来枢接第一框架单元与第二框架单元,每一铰接单元包括铰接件,该铰接件具有二相间隔的连接壁,及连接于该等连接壁一端的底壁,每一该连接壁具有一枢接于所对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枢接部,及一相反于该第一枢接部且枢接于所对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枢接部;该专利虽然具备第二框架单元相对第一框架单元在一展开位置及一收折位置之间转动的纵向收折功能;惟,该专利并无侧翼支撑件与侧翼床板的可横向收折机能设置,所以无法使床架与床板具备横向收折的功能,以致无法进一步地缩减床架与床板的横向材积,除了会增加收藏与搬运空间之外,并会增加运费成本的支出。
此外,依据所知,具备可折叠功能床具的美国专利如下列所分述:
1.US2018000254号《折叠床架》,包括二个对称设置的床架单元的折叠床架。二个床架单元在连接处相互铰接。床架单元还设有与床架单元铰链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数个第一支撑杆折叠的方向垂直于床架单元折叠的方向。
2.US2020205576号《轻型床板和折叠床》,包括床架和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床架包括并排设置且彼此枢转连接的第一框架单元和第二框架单元。床板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单元上侧的第一板单元和固定地设置在第二床框架单元上侧的第二板单元。第一板单元和第二板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面板元件。每个面板元件包括基板、海绵层和覆盖物。基板设置在第一或第二框架单元的上侧。海绵层配置于基材的上侧,覆盖层配置于海绵层的上侧。
3.US2021337976号《可运输的可折叠床架》,床基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具有底部和顶部的第一框架、具有底部和顶部的第二框架以及将第二框架枢转连接到第一框架的连接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围绕枢轴选择性地相对于彼此枢转,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打开未折叠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相对于彼此枢转,其中,第一框架的顶部和第二框架大致共面并且适于支撑床垫和闭合折叠位置,其中,底部折叠并且第二框架的顶部覆盖第一框架的顶部。
4.US2009249545号《可携式折叠床》,通过在旋转支撑杆的旋转杆与连接杆之间的接合处安装三角形支撑板,以增强旋转支撑杆的支撑强度,以及带有固定板的固定板。在固定支撑杆的床架接合单元中设置宽度为床架宽度两倍的宽度,并且在固定板和固定支撑杆之间设置更紧密的接触单元,从而获得固定支撑杆的稳定接合,以及中心支撑杆的下横杆与床架的外框之间设有可折叠弹簧,在折叠床的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进行折叠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20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