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环氧胶生产用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11700.5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36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顾明月;奚文杰;白安保;周科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鑫汇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F31/4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王玲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效率 环氧胶 生产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环氧胶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的下方设置有底环,所述反应釜体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底部与底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应釜体、底环、固定块、竖板、轴承、中心轴、第一搅拌杆、运动口、运动条、第二搅拌杆、固定板、顶板、驱动电机、圆板、从动块、从动板、电动推杆和连接杆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环氧胶生产用反应釜,搅拌机构在针对物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会不断上下翻动物料,这样也就有效避免物料堆积,可以大大加快物料的混合进度,混合均匀度高,工作效率高,节约了能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氧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环氧胶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环氧胶又称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胶,因价格相对于其它同类产品低廉所以应用形式多种多样,环氧胶形态为透明液体,需以AB混合调配的方式才可使其固化,固化后的产物具有耐水、耐化学腐蚀、晶莹剔透等特点。
现有部分环氧胶生产用反应釜常采用单一搅拌方式针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这样就使得物料容易堆积,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得物料混合均匀,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工作效率低。
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9530847U的一种用于生产环氧胶的高温反应设备,包括第一料桶、第二料桶、反应釜、探测传感器、加热器和PLC控制器;所述反应釜内部安装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搅拌轴连接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上方设置了回流冷凝器;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和盖体,所述釜体外部设有盘管,所述盘管两端分别连接加热器;粘度传感器和密度传感器设置在搅拌轴上,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焊接固定在釜体内壁上;在反应釜中设置了探测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搅拌轴上的粘度传感器、密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氧胶的反应程度。实现了对环氧胶的反应过程进行精确控制,该技术方案也没有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环氧胶生产用反应釜,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环氧胶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的下方设置有底环,所述反应釜体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底部与底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反应釜体内壁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中心轴的前侧开设有运动口,所述运动口的内部设置有运动条,所述运动条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所述反应釜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通过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底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中心轴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从动块,所述从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圆板的底部,所述圆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运动条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轴承外环的表面与反应釜体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内环的内壁与中心轴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心轴与反应釜体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中心轴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体左侧的进料管上连接有防尘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应釜体、底环、固定块、竖板、轴承、中心轴、第一搅拌杆、运动口、运动条、第二搅拌杆、固定板、顶板、驱动电机、圆板、从动块、从动板、电动推杆和连接杆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环氧胶生产用反应釜,搅拌机构在针对物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会不断上下翻动物料,这样也就有效避免物料堆积,可以大大加快物料的混合进度,混合均匀度高,工作效率高,节约了能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鑫汇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鑫汇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117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