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漂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11010.X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80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孙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猴集团威海皮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25 | 分类号: | B63C9/125;B63C9/18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初姣姣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漂浮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战作训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充气漂浮装置,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均设有弧形充气气囊,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中的弧形充气气囊对称设置以分别贴紧人体左侧和右侧,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经设有插接扣的固定带相连,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的气囊上设有自动充气机构和手动充气机构,所述自动充气机构包括自动充气口、出气口连接在自动充气口上的充气瓶,充气瓶的瓶口上设有开关阀;所述手动充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气囊上的手动充气口,手动充气口上设有单向充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转运存储方便、充气速度快、穿脱简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战作训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穿戴简便、可自动充气的充气漂浮装置。
背景技术:
当实战或作训过程中需要涉水,作训人员需要穿戴救生装备,现有的救生衣多采用体积固定的泡沫材料制成,携带时很不方便,无法满足野战或作训要求。现有的可充气式救生衣或救生圈往往仅设置气囊,需要重新配置充气设备,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动快速充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易携带、穿戴简便、可自动充气的充气漂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充气漂浮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侧浮漂体与右侧浮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均设有弧形充气气囊,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中的弧形充气气囊对称设置以分别贴紧人体左侧和右侧,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经设有插接扣的固定带相连,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的气囊上设有自动充气机构和手动充气机构,所述自动充气机构包括自动充气口、出气口连接在自动充气口上的充气瓶,充气瓶的瓶口上设有开关阀;所述手动充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气囊上的手动充气口,手动充气口上设有单向充气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的上侧设有内凹部,用于与人体腋下相适应,提高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气囊收纳袋,气囊收纳袋包括袋体以及用于封闭袋体的盖体,盖体或袋体外侧设有搭扣和固定带,用于将非使用状态下的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收起,并经过固定带或搭扣连接在战斗装具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的气囊上的手动充气口上设置外置密封层,采用高周波压实工艺,使充气口具有高强度密封性,避免漏气。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的前侧高度高于后侧高度,前侧与后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插接扣。
本实用新型在非使用状态下,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处于未充气状态,整体体积小,可以折叠收纳于气囊收纳袋中,并通过气囊收纳袋上的搭扣与固定带将其固定在其他战斗装具上,携带方便;当需要使用漂浮装置,可以通过手动充气机构进行手动充气,或利用自动充气机构快速自动充气,充气后,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分别形成对称的与人体左右两侧相适应的弧形浮漂主体,通过二者间相配合的插接扣,完成左侧浮漂体和右侧浮漂体的穿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转运存储方便、充气速度快、穿脱简便的充气漂浮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左侧浮漂体或右侧浮漂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囊收纳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左侧浮漂体1、右侧浮漂体2、插接扣3、充气瓶4、手动充气口5、内凹部6、气囊收纳袋7、盖体8、搭扣9、拉绳10、固定带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猴集团威海皮具有限公司,未经金猴集团威海皮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11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绳夹
- 下一篇:具有救援和枪背带的作战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