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溴苯制取改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10722.X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8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代子;黎宝翼;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汉县第二中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B01J4/00;C07C25/02;C07C17/12;C07C17/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63615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取 改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溴苯制取改进装置,包括苯与溴反应器、苯与溴吸收器和HBr检验吸收器,苯与溴反应器包括第一大试管,第一大试管的开口处设置有双孔胶塞,双孔胶塞第一孔上端设置有小号注射针头,双孔胶塞第二孔连接直角弯玻管,小号注射针头下端连接第一玻管且延伸至接近第一大试管底部,苯与溴吸收器包括注射器外壳,注射器外壳大口径处设置有单孔胶塞,注射器外壳内设置有浸湿四氯化碳的脱脂棉,HBr检验吸收器包括第二大试管,第二大试管中设置有隔板,隔板中部贯穿设置有第二玻管,隔板上方设置有浸湿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实验过程中,苯、溴和HBr挥发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并对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领域,具体涉及溴苯制取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液溴和苯均为有毒有害易挥发物质,在旧人教版中实验设计中,药品和催化剂同时加入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而且长导管冷凝效果不好且不易固定,通过倾倒加苯、滴管加溴的过程中导致挥发严重,污染环境。
在新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中采取了回避措施,删去了该实验,仅用文字描述苯与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溴苯。
在上海二期课改教材中,对溴苯制取装置进行了改进,但仍有不少问题,加入苯,苯挥发,往分液漏斗中加溴,溴挥发,将反应混合液导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苯、溴、溴化氢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等问题。
在苏教版教材中,对溴苯制取装置进行了改进,但仍有不少问题,一是装置太复杂,二是往分液漏斗中加苯、溴,苯、溴会挥发,三是反应完毕后,直接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反应器中,生成的氢氧化铁与溴苯难分离干净;拆卸装置时,也有苯、溴、溴化氢逸出污染空气。
因此,提出一种溴苯制取改进装置,既能控制反应速率,也能解决苯、溴的挥发,污染空气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溴苯制取改进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解决了在实验过程中,苯、溴和溴化氢挥发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并对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溴苯制取改进装置,包括苯与溴反应器、苯与溴吸收器和HBr检验吸收器,所述苯与溴反应器包括第一大试管,所述第一大试管的开口处设置有双孔胶塞,所述双孔胶塞第一孔上端设置有小号注射针头,小号注射针头下端连接第一玻管且延伸至接近第一大试管底部,所述双孔胶塞第二孔连接直角弯玻管,所述苯与溴吸收器包括注射器外壳,所述注射器外壳大口径处设置有单孔胶塞,所述注射器外壳内设置有浸湿四氯化碳的脱脂棉,所述HBr检验吸收器包括第二大试管,所述第二大试管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具有若干气孔,所述隔板中部贯穿设置有第二玻管,所述隔板上方设置有浸湿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双孔胶塞使第一大试管形成封闭区域,减少了苯、溴的挥发;通过设置小号注射针头,在反应时,加入苯和液溴,加入液溴时应慢慢滴加控制反应速率,以达到尽可能减少苯、溴的挥发;反应结束后,从小号注射针头把反应后的混合物吸取出来水洗FeBr3后再用NaOH溶液除溴的处理,再从小号注射针头注入空气将装置内的苯、溴和HBr气体导入注射器外壳和HBr检验吸收器分别进行吸收,减少苯、溴和HBr的挥发;通过直角弯玻管传递苯、溴和 HBr气体;通过浸湿四氯化碳的脱脂棉吸收苯、溴气体;通过第二玻管传递HBr 气体,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了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通过隔板托起浸湿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隔板上的气孔可以使生成的HBr气体通过隔板,通过浸湿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吸收HBr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大试管与双孔胶塞形成封闭的反应区,所述小号注射针头与第一玻管形成封闭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大试管与双孔胶塞形成封闭的反应区,苯与溴发生反应,生成HBr气体,小号注射针头与第一玻管形成封闭通道,减少了苯、溴和HBr的挥发,使反应过程无污染,保护了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汉县第二中学,未经宣汉县第二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107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