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设备施工用大型结构固定地桩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96477.1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74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杰;丁伟玲;刘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少杰 |
主分类号: | E02D5/80 | 分类号: | E02D5/8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魏毅凡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设备 施工 大型 结构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施工用大型结构固定地桩,包括固定桩架,所述固定桩架下端右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下端活动卡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上端右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锥,所述第二压板的下端活动铰接有第一压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块、拉伸弹簧、第二压板、固定锥、第一压板和限位连接块等结构配合达到防沉降的效果,通过设备向下进行挤压,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的连接处与土壤接触后进行旋转,踩踏第二压板将固定锥嵌入地下,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达到了防沉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设备施工用大型结构固定地桩。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电力施工项目明显增加,电力项目施工中经常需要对一些大型结构进行固定,而对大型结构固定通常会使用固定地桩,地桩一端埋在地下另一端外露,地下部分起到固定作用。
在实际使用中,经常遇到土壤疏松较软,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桩与大型设备固定后,在一些土质松软或地基强度不够的场合,由于设备重量较大,对土壤施加的压力较大,会发生土壤发生沉降问题,使得设备倾斜造成危险,另外现有固定桩的不易对桩进行埋土固定,且固定进土壤后不易取出,固定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施工用大型结构固定地桩,具有防沉降、操作简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设备施工用大型结构固定地桩,包括固定桩架,所述固定桩架下端右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下端活动卡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上端右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锥,所述第二压板的下端活动铰接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上端的前后两端分别活动铰接有两个限位连接块,所述固定桩架下端为正方形结构且外侧均设有固定块、拉伸弹簧、第二压板、固定锥、第一压板和限位连接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桩架上端内部的中部固定套接有套筒,固定桩架内部能对套筒进行限位,减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晃动对固定的影响,使固定效果更好,所述套筒的下端轴承连接有轴承,对轴承进行位置支撑且轴承旋转对套筒不产生影响,所述轴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第一伞齿轮的左端啮合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摇杆,转动摇杆使第二伞齿轮转动,第二伞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伞齿轮与轴承转动从而使螺杆进行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伸弹簧由弹簧、连接钩和连接环组成,所述连接环与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钩与第二压板活动卡接,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连接钩与连接环之间,通过连接钩与连接环将第二压板和固定桩架连接,通过弹簧的拉力能使拉伸弹簧两端紧密固定并使第二压板进行收缩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连接块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桩架,能对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等结构进行支撑,所述限位连接块上端的内侧设有限位块,能使第一压板向上端旋转时能够限位,从而使拉伸弹簧定向拉伸,所述固定块位于限位连接块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摇杆的右端轴承连接有固定桩架,能够减小摇杆旋转的摩擦力并能防止摇杆产生晃动,所述摇杆的左端外侧由光滑塑料制成,减小摇杆旋转时的摩擦力,使操作更舒适,所述螺杆由上端螺纹柱与下端圆锥组成,上端螺纹使螺杆能够进行升降,下端圆锥能够使螺杆进入土壤更加轻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压板由连接杆、压板和连接块组成,所述压板上端右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压板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压板平铺后能够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设备产生的压力分散,从而了防止设备发生沉降,所述连接杆长度大于压板长度,便于第二压板收拉伸弹簧的拉力向上进行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少杰,未经李少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96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