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飞檐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93929.0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0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邓东艺;滕怡;刘昆;陈钧章;蔡楚辉;蔡钢塔;董高路;龙婕;甘泽武;梁江龙;张伦;钟东旭;李杨霞;万志荣;曾毅;李琨坚;戴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58 | 分类号: | E04D13/1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林敏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仿古 建筑 飞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飞檐,包括:透光板框架;第一飞檐侧板,所述第一飞檐侧板设置在所述透光板框架一侧;第二飞檐侧板,所述第二飞檐侧板设置在所述透光板框架设有第一飞檐侧板相对的一侧,且所述透光板框架与所述第一飞檐侧板及第二飞檐侧板合围组成密封的盒体;灯带,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檐内置灯带,且飞檐内的灯带通过透光板框架可以向外发出光线,可以用于照明,同时飞檐本身发光带来了独特的美感,飞檐通过内部发光,使得飞檐各处受光均匀,没有背光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中的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飞檐。
背景技术
新中式建筑,近几年兴起并飞速发展,很多建筑提取传统建筑的中式元素用于新建筑中,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随着很多新中式建筑的落成,白天效果不错,但是夜景效果稍弱,主要是夜景工程技术未精细化,比如屋顶的飞檐大部分建筑均未做发光设计,而在屋顶装有飞檐,是体现古建筑的固有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现有飞檐一般是普通的实心木质或混凝土质,在承重中无法做到美观以及照明等功能,目前多采用外置灯打亮飞檐,易出现受光不均匀现象。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建筑用飞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飞檐无法发光且出光受光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用飞檐,包括:
透光板框架;
第一飞檐侧板,所述第一飞檐侧板设置在所述透光板框架一侧;
第二飞檐侧板,所述第二飞檐侧板设置在所述透光板框架设有第一飞檐侧板相对的一侧,且所述透光板框架与所述第一飞檐侧板及第二飞檐侧板合围组成密封的盒体;
灯带,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盒体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用于仿古建筑的飞檐中,还包括:
用于放置灯带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支架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飞檐侧板靠近所述灯带的一侧上,所述支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飞檐侧板靠近所述灯带的一侧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透光板框架包括:
顶板、底板、前侧板及后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后侧板上端与所述顶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后侧板与所述顶板垂直,所述后侧板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前侧板上端与所述顶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侧板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侧板相对所述后侧板倾斜设置在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前侧板包括:
第一前侧板及第二前侧板;所述第一前侧板一端与所述第二前侧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前侧板与所述第二前侧板之间形成朝向所述后侧板的钝角,所述第一前侧板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前侧板的长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
上支架板、下支架板、前支架板及后支架板;所述上支架板与所述下支架板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后支架板上端与所述上支架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后支架板与所述上支架板垂直,所述后支架板下端与所述下支架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后支架板与所述下支架板垂直,所述前支架板上端与所述上支架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支架板下端与所述下支架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支架板相对所述后支架板倾斜设置在所述上支架板与下支架板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前支架板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93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十六个抛投器的抛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分离过滤结构的泥沙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