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配电箱内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91628.4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36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丞;沈跃奎;陈跃玲;陈映如;段达海;施绍洪;魏涛;董维平;白林;阳晓明;杨培钢;王志斌;李志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48;H02B1/40;H02B1/42;H02B1/28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71000 云南省大理白***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配电箱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简易的配电箱内撑结构,包括配电箱内撑结构本体,该配电箱内撑结构本体包括彼此呈相对布置的内撑构件(1),两个内撑构件(1)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连接杆(2)连为一体,构成配电箱内撑结构本体。本实用新型采用配电箱内撑构件可以增加配电箱箱体内的支撑点,达到增加配电箱箱体强度的目的,施工后的配电箱无变形情况,符合验收标准,实现构造简易、施工方便快捷,保证了施工质量,避免后期因质量问题出现返工情况,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加快施工节奏、提高施工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保证配电箱的箱体不变形,而且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支撑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箱内撑模具,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简易的配电箱内撑结构,主要是用于剪力墙配电箱内部支撑防护,确保箱体不变形,属于配电箱支撑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铝模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结构使用暗装配电箱是近年来常用的配电箱安装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木模套箱预留工艺极大的减少了施工成本,但是暗装配电箱的箱体材料较薄,强度不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巨大的冲击力和振捣时的影响、混凝土凝固收缩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导致配电箱体凹陷变形,严重影响安装工程质量,也达不到质量验收规范标准。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后期无法进行修补校正,只能将配电箱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打凿对墙体结构强度也会造成破坏,增加施工成本。
目前,对于配电箱变形的情况,很多传统的施工中采用锯末等填充物填充压实、木方支撑等方法来支撑箱体,加大箱体强度,但还是不能对抗混凝土的巨大压力造成内凹、变形情况。并且还有拆装困难、效率较低、支撑物材质较硬导致箱体内部漆面损伤等诸多弊端,很多材料也不能重复利用、更换频繁,造成材料浪费的情况。
因此,需研制一种构造简易和工作可靠性较高的简易的配电箱内撑模具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为了提高剪力墙预埋配电箱的合格率,保证预埋箱体不变形,本实用新型采用配电箱内撑构件可以增加配电箱箱体内的支撑点,达到增加配电箱箱体强度的目的,施工后的配电箱无变形情况,符合验收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实现构造简易、施工方便快捷,保证了施工质量,避免后期因质量问题出现返工情况,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加快施工节奏、提高施工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保证配电箱的箱体不变形,而且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支撑能力强。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配电箱内撑结构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配电箱内撑结构的改进,包括配电箱内撑结构本体,该配电箱内撑结构本体包括彼此呈相对布置的内撑构件(1),两个内撑构件(1)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连接杆(2)连为一体,构成配电箱内撑结构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内撑构件(1)包括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一端为光滑杆,另一端为外部设有外螺纹的丝杆,在该丝杆的一端套设有第一限位顶(12),
在支撑杆(11)的底端中部设有限位底杆(13),在限位底杆(13)上套设有第二限位顶(14);
在支撑杆(11)的外侧中部设有限位侧杆(15),在限位侧杆(15)上套设有第三限位顶(16)。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顶(12)、所述第二限位顶(14)和所述第三限位顶(16)均为形状结构相同的可调顶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顶紧件为长形结构的普通螺母、六角螺母或是平头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顶(12)与支撑杆(11)的丝杆内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顶(14)与限位底杆(13)内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顶(16)与限位侧杆(15)内外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916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层横担同塔双回路耐张塔
- 下一篇:一种双氧水生产中尾气处理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