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流体钢管接头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91044.7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80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黄仲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均廷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2 | 分类号: | B21D41/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闫英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流体 钢管 接头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流体钢管接头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端面与钢管的接头端贴合,所述第一凸台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管的接头端内径对应的成型块。所述成型块包括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凸台、所述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成型部为轴向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圆台,且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后端面直径大于前端面直径,所述第二成型部外径与所诉钢管的管身内径对应,所述第二成型部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前端面直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一体成型、加工简单的钢管接头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流体钢管接头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在生产液压流体钢管接头端时,大多采用将管身及接头分别加工完成后,再焊接形成一体化的方式。但是,上述加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采用热焊接工艺将两个单独的部件连接时,由于焊缝热的影响,区组织结构极易发生变化,导致焊缝质量难以保持稳定,连接处密封性降低,发生焊缝处漏油、甚至断裂的现象,且焊缝处容易有污物残留,加快机构磨损;采用焊接加工工艺程序复杂,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体成型、加工简单的钢管接头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流体钢管接头成型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端面与钢管的接头端贴合,所述第一凸台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管的接头端内径对应的成型块,所述成型块包括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
所述第一凸台、所述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成型部为轴向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圆台,且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后端面直径大于前端面直径,所述第二成型部外径与所诉钢管的管身内径对应,所述第二成型部截面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前端面直径。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轴向截面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a为3°~8°。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连接处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成型块外表面均为光滑设置。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凸台端面上设置有环状凸块,所述环状凸块外缘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凸台外缘直径。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凸台后端设置有用于和推模机构卡合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凸台截面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两段式的成型块,包括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为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圆台。加工时,所述成型块全部压入钢管内,使钢管端部形成外扩的一体化接头。而钢管外扩加工时必然会导致接头衔接处管壁变薄,因此通过第一成型部的设置使得其前端面直径小于后端面直径,在加工时使衔接处的管壁预留量较大,保证其厚度符合要求,不会发生断裂;且通过倾斜设置的模具外壁使加工时钢料能够沿倾斜方向流动,进一步确保其衔接处的结构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模具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均廷液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均廷液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91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