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保持形状的球囊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83929.2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91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勇;罗建方;黄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脉动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周超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保持 形状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保持形状的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球囊,所述球囊的外部套接有支架,所述导管的内腔固定插接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的一端延伸出导管的内腔,所述输药管的另一端与球囊连通,所述导管的内腔固定插接有加压管,所述加压管的左端与球囊连通,所述导管的内腔固定插接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的左端与球囊连通,所述泄压管的右端均连接有压力调节组件。该便于保持形状的球囊导管解决了球囊返导管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维持球囊的形状,导致在治疗的时候经常出现球囊脱离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保持形状的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导管技术和材料、计算机等科学的迅速发展,球囊扩张术已经日渐成熟,并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成为除外科、内科治疗外最重要的新型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现有技术的球囊返导管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维持球囊的形状,导致在治疗的时候经常出现球囊脱离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保持形状的球囊导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保持形状的球囊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保持形状的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球囊,所述球囊的外部套接有支架,所述导管的内腔固定插接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的一端延伸出导管的内腔,所述输药管的另一端与球囊连通,所述导管的内腔固定插接有加压管,所述加压管的左端与球囊连通,所述导管的内腔固定插接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的左端与球囊连通,所述泄压管的右端均连接有压力调节组件。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均包括有调节管、出气管、进气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以及滑动组件,所述出气管连接在调节管的左端,所述进气管连接在调节管的左端,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进气管的内腔,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出气管的内腔,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调节管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加压管的右端与其中一个压力调节组件的出气管连通,所述泄压管与另一个压力调节组件的进气管连通。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滑动组件均包括有活塞、插杆、延长组件、把手以及弹簧,所述活塞可滑动的内嵌在调节管的内腔,所述活塞的外壁圆周与调节管的内壁圆周紧密接触,所述插杆可滑动的插接在调节管的右端,所述插杆的左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延长组件与插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延长组件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接在插杆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延长组件包括有螺杆以及延长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螺接在插杆的内腔,所述延长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螺杆的右端,所述延长杆的右端与把手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壁设置有防滑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其一,当需要球囊涨起的时候,按动与加压管连接的调节管上的把手,使把手带动延长杆、插杆以及活塞向调节管的左侧滑动,进而可压缩调节管内腔活塞右侧的空间,从而使调节管内腔的气体通过出气管、第二单向阀以及加压管进入球囊的内腔,此时,气体可经过泄气管以及与泄气管连接的调节管上的进气管、第一单向阀进入这个调节管的内腔,在这个调节管上出气管中第二单向阀的作用,气体可积聚这个调节管内腔,并逐渐蔓延至球囊,使球囊膨胀,从而使球囊与血管壁紧密接触,实现对病灶的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脉动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脉动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83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