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动落纱纱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82012.0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38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崔桂华;王利清;王震;刘晓林;丁珂;刘永杰;葛曼丽;贺凯;赵天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9/02 | 分类号: | D01H9/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冯昌进 |
地址: | 26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动 落纱纱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落纱纱管结构,是在普通粗纱纱管的管体底端安装有转换底座。所述转换底座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凸出齿,与普通粗纱纱管的底部齿槽相适配,若干个凸出齿分别嵌入安装在与之一一对应的齿槽中,通过胶黏合固定;转换底座的下端面上沿圆周向均匀设有向上凹进的若干个插接槽口,每相邻两个插接槽口之间的实体部分成下尖上宽的倒齿型结构,在转换底座的轴向剖面方向上各插接槽口的开口处呈喇叭口状。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扩大适用范围;使用过程中也不需要人工干预纱管底部与筒管的啮合,在减少操作工人工作量的同时,完美解决了传统粗纱机升级改进自动落纱粗纱机的挑战,为棉纺企业设备的升级提供了更为节约的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落纱纱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高速阶段,纺织工业已经处在由传统的扩张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而粗纱机是把纤维条加工成粗纱的纺纱机器,是纺织行业中最常用的机器之一。传统粗纱机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升级改造;且从节约企业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纺织工艺的研发与应用速度比较快,淘汰旧有的粗纱机并不是明智选择,对机器进行升级改进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基于纺机设备的改造继续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高速、高效、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结合以往的粗纱机改造只局限于三电机或四电机普通电脑粗纱机的改造升级,如何将普通粗纱机改造成自动落纱粗纱机,普通粗纱纱管如何适用于改造后自动落纱粗纱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普通粗纱机改造成自动落纱粗纱机后,普通粗纱的纱管因其底部齿形与筒管上销轴不能自动啮合,往往需要人工干预,增加了操作工人的劳动量,也会因操作工人的操作失误产生遗漏,影响缠纱、绕纱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自动落纱纱管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自动落纱纱管结构,包括有普通粗纱纱管,在普通粗纱纱管的管体底端安装有转换底座,所述转换底座呈凸台状,其顶部设有若干个凸出齿,与普通粗纱纱管的底部齿型相适配,若干个凸出齿分别嵌入安装在普通粗纱纱管中管体底端的若干个齿槽中,一一对应,通过胶黏合固定;转换底座的下端面上沿圆周向均匀设有向上凹进的若干个插接槽口,每相邻两个插接槽口之间的实体部分成下尖上宽的倒齿型结构,在转换底座的轴向剖面方向上各插接槽口的开口处呈喇叭口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底座中接近其底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齿形突出部,齿形突出部在圆周向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底座的轴向中心贯通,转换底座的底部外周直径与普通粗纱纱管的底端外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口为由外向内逐渐变宽的齿型槽。
优选地,在转换底座的下端面沿其周向均布有十四个插接槽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普通粗纱纱管的改造,减少了生产成本,扩大了适用范围。使用改进后的纱管进行落纱操作时,也不需要人工干预纱管底部与筒管的啮合,避免了因操作工人操作失误产生的遗漏,减少操作工人工作量的同时,完美解决了传统粗纱机升级改进自动落纱粗纱机的挑战,为棉纺企业设备的升级提供了更为节约的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换底座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换底座的仰视图;
图4是现有普通粗纱纱管的轴向剖视图;
图5是现有普通粗纱纱管的底面视图;
图中:1、普通粗纱纱管,2、转换底座,3、齿形突出部,11、齿槽,21、凸出齿,22、插接槽口,23、中间实体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未经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82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