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隔式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81834.7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22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宜强;陈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立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J3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隔 茶壶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隔式茶壶,包括壶体、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均设置在壶体的内部腔体内。上层滤网部署在内部腔体的上半部,且位于壶体的出水口下方。下层滤网部署在内部腔体的下半部,且与壶体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本申请通过在出水口的下方设置上层滤网,从而避免在倒出茶水时茶叶随着茶水流出造成饮茶的不方便以及浪费茶叶;通过设置与壶体内部空腔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的下层滤网,可以保证在不冲泡时,茶叶被隔离在下层滤网上,不会与壶底的茶水接触,从而避免残留在壶体的茶水长时间浸泡茶叶,影响茶水的口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茶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隔式茶壶。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日常饮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热捧。饮茶时人们通常用茶壶来泡制茶水,传统茶壶的底部为平底结构且配置有茶盖。通常人们泡茶时需要将头次茶叶泡洗后,才进行后续泡茶。使用传统茶壶进行第一次泡洗时,只能通过打开茶盖,将泡洗的茶叶水倒掉,来实现茶水分离。在倾倒废茶水时,一方面会使一部分茶叶顺着倒掉的废茶水而倒掉,造成茶叶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使废茶水倾倒不干净,残留在茶壶中的茶水会严重影响后面茶水的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分隔式茶壶,旨在解决现有茶壶在冲泡时既造成茶叶浪费有影响茶水口感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隔式茶壶,包括壶体、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所述上层滤网和所述下层滤网均设置在所述壶体的内部腔体内;
所述上层滤网部署在所述内部腔体的上半部,且位于所述壶体的出水口下方;
所述下层滤网部署在所述内部腔体的下半部,且与所述壶体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隔式茶壶,包括壶体、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均设置在壶体的内部腔体内。上层滤网部署在内部腔体的上半部,且位于壶体的出水口下方。下层滤网部署在内部腔体的下半部,且与壶体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本申请通过在出水口的下方设置上层滤网,从而避免在倒出茶水时茶叶随着茶水流出造成的浪费;通过设置与壶体内部空腔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的下层滤网,可以保证在不冲泡时,茶叶被隔离在下层滤网上,不会与壶底的茶水接触,从而避免残留在壶体的茶水长时间浸泡茶叶,影响茶水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分隔式茶壶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分隔式茶壶的整体结构右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分隔式茶壶沿剖面A-A的内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层滤网的结构侧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隔式茶壶,包括壶体1、上层滤网2和下层滤网3,所述上层滤网2和所述下层滤网3均设置在所述壶体1的内部腔体内;
所述上层滤网2部署在所述内部腔体的上半部,且位于所述壶体1的出水口下方;
所述下层滤网3部署在所述内部腔体的下半部,且与所述壶体1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立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立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81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垃圾成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肿瘤细胞病理学检查用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