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冷源并联换热的热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70385.6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6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许锦;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D7/06;F28F9/26;F28F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冷源 并联 热交换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冷源并联换热的热交换系统,包括壳体筒体、两个换热管束、6个进出口和多个管箱法兰,6个进出口为空气进口、空气出口、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水进口和水出口,均安装在壳体筒体上,分别通过管箱法兰与外管相连;两个换热管束并联设置在壳体筒体内,进口端分别与冷却水进口和水进口相连通,出口端分别与冷却水出口和水出口相连通,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与外部循环冷却水供水装置相连,水进口和水出口与外部低温冷却水供水装置相连;所述换热管束与壳体筒体内壁之间的内部空间为高温压缩空气流通区域。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降低炼油化工工艺中的冷却水消耗;冷源侧采用双系统并联运行方式;将换热温差降低,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冷源并联换热的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化工中需要有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达通过循环水换热器来进行冷却降温,满足生产运行工艺需求。换热器冷端消耗大量的循环水,能耗很高;基于以上背景,我们研发出一种又冷源并联换热的换热器,这种换热器冷源采用不同温度的冷却介质,根据工艺侧物料的不同温位匹配冷却条件,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热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冷源并联换热的热交换系统。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工艺的物料温度,匹配合适的冷源,冷源侧采用双系统并联运行方式,从而将换热温差降低,降低能耗,有效的降低炼油化工工艺中的冷却水消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双冷源并联换热的热交换系统,包括:壳体筒体、两个换热管束、6个进出口和多个管箱法兰,6个进出口为空气进口、空气出口、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水进口和水出口,均安装在壳体筒体上,分别通过管箱法兰与外管相连;两个换热管束并联设置在壳体筒体内,进口端分别与冷却水进口和水进口相连通,出口端分别与冷却水出口和水出口相连通,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与外部循环冷却水供水装置相连,水进口和水出口与外部低温冷却水供水装置相连,经冷却水进口和水进口分别向两个换热管束内通入循环冷却水和低温冷却水,循环冷却水和低温冷却水在两个换热管束内循环流通后,分别经冷却水出口和水出口回流至外部循环冷却水供水装置和外部低温冷却水供水装置;所述换热管束与壳体筒体内壁之间的内部空间为高温压缩空气流通区域,高温压缩空气经空气进口通入内部空间中,通过换热后经空气出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水进口和水出口设置在同一侧,均安装在同一块固定块上,固定块固定在壳体筒体的一端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出口和水出口位于冷却水进口和水进口的斜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置有排放口Ⅰ和排放口Ⅱ,下方设置有排放口Ⅲ和排放口Ⅳ,排放口Ⅰ和排放口Ⅱ分别与水出口和冷却水出口相连通,排放口Ⅲ和排放口Ⅳ分别与水进口和冷却水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进口设置在靠近固定块的一侧,空气出口设置在远离固定块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进口倾斜安装在壳体筒体上,其中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为30度;所述空气出口竖直安装在壳体筒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束呈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筒体的底部还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位于空气出口侧。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冷却水的温度为33度;所述低温冷却水的温度为5度。
进一步地,换热前,高温压缩空气的温度为100度;换热后,高温压缩空气的温度为45度。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冷源并联换热的热交换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炼油化工工艺中的冷却水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703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