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预热功能的多孔介质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67689.7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03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卓异环境科技(盘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2;F23D14/46;F23D14/66 |
代理公司: | 东莞创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03 | 代理人: | 郭佳 |
地址: | 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预热 功能 多孔 介质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预热功能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燃烧腔,燃烧腔上部安装有第一多孔介质层,燃烧腔底部设置有泵气管道,壳体外部套设有外壳,外壳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多孔介质层,外壳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预热腔,本实用新型的泵气管道可泵入燃气与助燃气体,然后再第一多孔介质上进行燃烧,然后之后的气体可经过第二多孔介质层进一步的进行燃烧,最后充分燃烧之后的气体经过预热腔对从泵气管道进入的燃气与助燃气体进行预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使得燃气充分燃烧,且采用无明火燃烧,可有效的降低一氧化碳与氮氧化物的产生,且可有效的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预热功能的多孔介质燃烧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化石燃料的不断减少,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改善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方式及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必须充分利用工业生产及能源生产中的各种低热值燃气,以实现常规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但是,低热值燃气的可燃成分稀薄,使用常规燃烧技术难以有效利用,而如何实现低热值燃气的有效燃烧并减缓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寻找更为高效和低排放的燃烧技术的过程一直在持续进行,而在诸多强化燃烧和控制排放的新技术中,多孔介质燃烧器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的燃烧器在燃烧时无法对未燃烧的气体进行预热,还有部分采用多次循环式进行预热,控制系统繁琐,生产与后期维护成本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预热功能的多孔介质燃烧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预热功能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燃烧腔,所述燃烧腔上部安装有第一多孔介质层,所述燃烧腔底部设置有泵气管道,所述壳体外部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开口向下设置,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多孔介质层,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预热腔,所述第一多孔介质层侧部设置有点火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多孔介质层中部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中部设置有电热丝。
作为优选,所述预热腔下端设置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上设置有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板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腔内设置有布气板,所述布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多孔介质层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多孔介质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多孔介质层的厚度为3-5cm,所述第一多孔介质层和所述第二多孔介质层均采用碳化硅材质烧制而成。
作为优选,外壳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3-5cm,所述保温层外部设置有隔热层。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腔为漏斗型,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预热功能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燃烧腔,所述燃烧腔上部安装有第一多孔介质层,所述燃烧腔底部设置有泵气管道,所述壳体外部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开口向下设置,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多孔介质层,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预热腔,所述第一多孔介质层侧部设置有点火器,本实用新型的泵气管道可泵入燃气与助燃气体,然后再第一多孔介质上进行燃烧,然后之后的气体可经过第二多孔介质层进一步的进行燃烧,最后充分燃烧之后的气体经过预热腔对从泵气管道进入的燃气与助燃气体进行预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使得燃气充分燃烧,且采用无明火燃烧,可有效的降低一氧化碳与氮氧化物的产生,且可有效的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卓异环境科技(盘锦)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卓异环境科技(盘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67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