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皮穿刺操作辅助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66906.0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88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徐馨;张岚;谢晓莺;陆申新;任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操作 辅助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穿刺操作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负压半球以及与第一负压半球相适配的第二负压半球,第一负压半球上设有多个穿刺针固定位点,穿刺针固定位点处设有穿刺针固定件,第二负压半球上设有多个固定位点密闭件,并且多个固定位点密闭件分别与多个穿刺针固定件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毋须繁复的连接过程,仅需手术助手在术者完成穿刺后帮助术者将穿刺针固定在适合角度,将两侧负压半球封闭扣紧,空针抽气使负压半球内形成负压即可;多个穿刺针固定位点可使得穿刺角度灵活变化;如果穿刺位置不止一处,可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再次固定穿刺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经皮穿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经皮穿刺操作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经皮穿刺操作(例如经皮射频消融术、经皮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入、经皮浆膜腔积液抽液术这一类手术操作)时,往往需要术者进行穿刺针的持续固定,而这种固定可能由于患者的呼吸运动、术者的经验、术者的手势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穿刺辅助固定装置,用于需使用穿刺针操作,且穿刺针需要固定在一定角度位置持续一段时间的手术或操作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皮穿刺操作辅助固定装置,该装置可简单有效地固定穿刺针,并能调节穿刺针的固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经皮穿刺操作辅助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负压半球以及与第一负压半球相适配的第二负压半球,所述的第一负压半球上设有多个穿刺针固定位点,所述的穿刺针固定位点处设有穿刺针固定件,所述的第二负压半球上设有多个固定位点密闭件,并且多个固定位点密闭件分别与多个穿刺针固定件相适配。第一负压半球与第二负压半球配合使用,穿刺针固定位点处的穿刺针固定件用于对穿刺针进行固定,固定位点密闭件与穿刺针固定件配合形成密闭,以便通过抽气产生负压的方式将装置固定在皮肤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负压半球和/或第二负压半球上设有抽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抽气口处设有单向阀。使用空针对单向阀抽气,避免漏气。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负压半球的内端与第二负压半球的内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负压半球的外端与第二负压半球的外端可分离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负压半球的外端与第二负压半球的外端之间设有卡扣。两个相连的负压半球在确定好角度位置后由卡扣可进行封闭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负压半球上设有3-9个穿刺针固定位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穿刺针固定位点,利用其穿刺针固定件对穿刺针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负压半球上设有5个穿刺针固定位点。5个穿刺针固定位点间隔角度约30°左右。
进一步地,多个穿刺针固定位点沿周向均匀布设在第一负压半球上的同一半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负压半球的直径为4-6cm。
本实用新型中,穿刺针固定件优选为硅胶材质,当没有穿刺针穿入时可自然形成密闭状态,在固定穿刺针时可与对应的固定位点密闭件形成密闭连接。在一侧负压半球上设置抽气口,当两侧负压半球闭合时,由卡扣封闭。
应用时,首先由术者进行穿刺定位,当穿刺到位后,由助手选取合适的穿刺针固定位点,闭合两侧负压半球,稍加压固定于皮肤上,连接空针自抽气口向外抽气,使闭合时的负压半球内形成负压,以局部皮肤、少量皮下组织为支点,稳定固定住穿刺针。由于一般穿刺手术操作时常均较短,短暂的负压压迫对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影响不大,如果手术时间超过15分钟,可松开卡扣,使得皮肤得到休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66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金属件工装卡具
- 下一篇:一种通过MCU实现零火线通断电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