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PV/T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59962.1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03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尹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10/50 | 分类号: | F24S10/50;F24S10/70;F24S80/60;F24S80/70;F24S25/20;H02S4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pv 集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PV/T集热器,包括板芯进而边框组件,板芯包括柔性电池组件和热收集器,热收集器包括多条连通的支管;柔性电池组件背向阳光的一面设有铝质背板;热收集器包括多条连通的支管,支管的截面为D形,其平面的一侧与柔性电池组件的铝质背板焊接;板芯固定在由边框型材所组成的框架内,板芯的四周被边框组件咬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如下几个方面:利用截面为D形的热收集器支管提高换热效率;降低系统成本;热收集器可以满足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的间接换热;提高太阳能系统的得热量,即提高系统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PV/T集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集热器使用的电池组件多数采用传统的电池组件,该组件背部采用有机材质热传导性较差。PV/T集热器可以分为带盖板型和不带盖板型。不带盖板的PV/T集热器的发电效率较高,但由于传统电池组件自身热传导性差以及与热收集器的连接传热方式造成热效率低和流体出口温度不高。目前连接传热方式有金属流道靠导热硅胶与传统电池组件粘贴方式和不需要任何连接仅靠空气传热方式。以上传热方式热阻大,电、热效率低;带盖板的PV/T集热器的热效率和流体出口温度较高,但盖板会降低光的透过率,从而降低发电效率,造价高,整体重量是不带盖板的PV/T集热器的1.5倍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本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PV/T集热器,包括板芯,所述板芯包括柔性电池组件和热收集器;所述柔性电池组件背向阳光的一面设有铝质背板;所述热收集器包括多条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的截面为D形,其平面的一侧与所述柔性电池组件的铝质背板焊接。
作为改进,还包括边框组件,包括压条和边框型材,所述板芯固定在由所述边框型材所组成的框架内,所述板芯的四周被所述边框型材与所述压条咬合固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收集器还包括至少一条冷集管和至少一条热集管,所述冷集管和所述热集管都与所述热收集器的支管连通并焊接固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组件在边框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侧孔,所述热收集器的冷集管和热集管分别从所述侧孔中穿出。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侧孔的边缘设有密封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板芯的热收集器的一侧铺设有背保温层,在所述板芯四周铺设与侧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截面为D形的热收集器支管提高换热效率;
第二,降低该系统的成本;
第三,热收集器可以满足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的间接换热;
第四,提高得热量,即提高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实施例的板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一种实施例的边框组件剖面图;
图3、一种实施例的板芯局部结构(图2A)放大图;
图4、一种实施例的边框组件局部结构(图2B)放大图;
图5、一种实施例的边框组件及其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压条,2柔性电池组件,3热收集器,4保温材料层;5边框组件;6封装背板;51侧孔;5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59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板芯
- 下一篇:太阳能PV/T平板集热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