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板芯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59943.9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07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尹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4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光热 一体化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板芯,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板芯为层状结构,包括顶层的柔性电池组件和位于其下层的传热器件,柔性电池组件和传热器件通过拉铆方式复合,在柔性电池组件与传热器件之间的接触面上敷设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在光伏组件上预留透光缝隙,提高发电效率;通过改变PV/T板芯传热组件的管道的截面形状,发明一种热阻小,传热性能好,提高传热效率的板芯结构,由此把光伏组件发电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出去,从而降低温度提高电池片发电效率及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板芯。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PV/T)是一种能同时产出电能和热能的设备,它的核心部件为PV/T板芯。PV/T板芯作为重要的发电转换及热传递部件,其设计思路和部件设计结构直接影响整体能源的转换。现有PV/T技术是在玻璃制品光伏组件下面安装管板式结构的吸热板芯,该技术不但电池片布置较少,而吸热板芯采用圆管和吸热板焊接的结构,圆管和吸热板的接触方式为线面接触,热量传递接触面积小,热阻大,热量传递性能差。导致PV/T组件内部的高温不能及时带出,造成发电量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板芯,所述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板芯为层状结构,包括:顶层的柔性电池组件和位于其下层的传热器件,所述柔性电池组件和所述传热器件通过拉铆方式复合。
作为改进,所述柔性电池组件的背光的一面与所述传热器件接触,在所述柔性电池组件与所述传热器件之间的接触面上敷设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传热器件包括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至少一条截面为D形的管道,所述截面为D形的管道在与所述柔性电池组件接触的平面上均匀分布。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的平面的一侧与所述柔性电池组件的背光的一面接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上设有盲管,所述盲管的末端与所述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盲管的轴线位于所述流道所在的平面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传热器件的流道为蛇形管式流道,所述蛇形管式流道包括一条截面为D形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包括若干段直管和若干段弯管,所有的直管沿纵向延伸并沿横向均匀排列,相邻的两段直管之间通过一段弯管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传热器件的流道为管板式流道,所述管板式流道包括集管和排管,所述排管由多条沿纵向延伸并沿横向均匀排列的支管组成,所述集管沿横向延伸,并与所述排管中的所有支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体现了技术效果:
第一,不需要在光伏组件上预留透光缝隙,提高发电效率;
第二,通过改变PV/T板芯传热组件的管道的截面形状,发明一种热阻小,传热性能好,提高传热效率的板芯结构,由此把光伏组件发电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出去,从而降低温度提高电池片发电效率及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板芯(背面视图);
图2、一种实施例的传热器件的管道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一种实施例的蛇形管式流道的形状;
图4、一种实施例的管板式流道的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59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接口的平板集热器
- 下一篇:太阳能PV/T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