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越障轮及越障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50342.1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14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戎汉;洪子瑜;贾纪源;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5/06 | 分类号: | A61G5/06;A61G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钟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越障 轮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越障轮及越障轮椅,包括支撑架、支撑块和第一驱动组件。支撑块设有多个,多个支撑块围绕支撑架的旋转轴心分布,各支撑块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的数量与支撑块的数量相同,各第一驱动组件一一用于驱使各支撑块靠近或远离支撑架的旋转轴心。本实用新型的越障轮能够有效降低越障时的颠簸幅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越障轮及越障轮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越障轮椅(也叫爬楼轮椅)有星轮式、履带式和步进式三种。
星轮式爬楼轮椅的爬楼机构由均匀分布在“Y”形、五角形或十字形系杆上的若干个小轮构成。各个小轮既可以绕各自的轴心自转,又可以随着系杆一起绕中心轴公转。在平地行走时,各小轮自转,而在爬楼梯时,各小轮一起公转,从而实现爬楼梯的功能。然而,无论是“Y”形、五角形或十字形,由于星轮的轮距和深度固定,而各个楼梯的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并不一致,星轮式爬楼轮椅在爬行中容易出现错位、打滑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星轮式爬楼轮椅由于没有防滑制动功能,在上下楼时需要人力牵引以防止其往下滑行,对于自重近50公斤的轮椅加人体重量,一旦出现打滑将难以控制。因此,星轮式爬楼轮椅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但由于其结构简单和造价低廉,在经济不宽裕的家庭仍有一定的市场。
国内外发明了多种星型轮式爬楼轮椅,大多数都采用两组由3个、4个或者5个小轮组成的星型轮,星轮式爬楼轮椅由于安全性不高、体积较大,且难以在所有住宅楼梯上使用(对台阶的高度和宽度有限制),因此难以普及。
履带式机构的爬楼梯轮椅采用比星型轮机构更为连续的行走方式,当履带每离开上一台阶或行进到下一台阶时,轮椅会因偏离重心而前后倾侧。履带式爬楼轮椅不适合在楼梯阶沿太光滑及斜度大于30-35度的环境使用,且履带磨损较大以至后期维修成本较高。采用进口高质量履带尽管耐磨损性能会得到改善,但会对楼梯阶沿造成损伤。履带式爬楼轮椅平地行走时阻力较大,转角处拐弯不灵活。对此,国内外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改进机构,仍不是很理想。
步进式爬楼轮椅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历史,经不断演变和改良,现已是所有形式爬楼轮椅中安全性较高也是传动机构比较复杂的一种。其原理是模仿人体爬楼动作,由两套支撑装置交替支撑,以实现上下楼梯的功能。由于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的安全性相比其它类型的要高,在国外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由于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的传动机构复杂而又高度集成的模块化结构,加之大量高硬度轻质材料的使用导致造价高昂。
相关技术中,步进式爬楼轮椅难以适应各种高度的台阶,越障(例如爬楼)时颠簸幅度较大,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越障轮,能够有效降低越障时的颠簸幅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越障轮的越障轮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越障轮,包括:
支撑架;
支撑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块围绕所述支撑架的旋转轴心分布,各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数量与所述支撑块的数量相同,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一一用于驱使各所述支撑块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架的所述旋转轴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越障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各第一驱动组件一一用于驱使各支撑块靠近或远离支撑架的旋转轴心,也即各支撑块的伸缩幅度是独立控制的,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组件来改变各支撑块的伸缩幅度,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台阶,支撑块的伸缩幅度与台阶的高度相匹配,进而可降低越障轮越障时的颠簸幅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50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