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铸件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47559.7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67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州市方正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1/06;B24B55/12;B24B41/02;B24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郑万芳 |
地址: | 05226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件 成型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铸件成型装置,属于铸钢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转向机构、夹紧机构和漏料口,所述转向机构设置在基台上表面的一侧,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静立板、转盘、连接柱、手环、静夹板、第二螺纹杆和第二摇把,所述静立板的底部与基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设置于静立板的中央且与静立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在转盘的一侧,所述漏料口开设在基台上表面的中央位置。该钢铸件成型装置,通过设置夹紧机构,只需要通过转动第一摇把,然后第一摇把即可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然后使得动夹板向静夹板移动,待静夹板与动夹板夹住铸钢件之后,只需要转动转向机构中的手环即可带动铸钢件转动进行调向,便于加工不同的面。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铸钢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铸件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铸钢件是指用铸钢制作的零件,与铸铁性能相似,但比铸铁强度好。铸钢件在铸造过程中易出现气孔缺陷、角度定位不准确等缺点,在长期使用中就有可能出现机壳断裂的现象,铸钢件的优点之一是设计的灵活性,设计人员对铸件的形状和尺寸有最大的设计选择自由,特别是形状复杂和中空断面的零件,铸钢件可采用组芯这一独特的工艺来制造。其成形和形状改变却十分容易,从图样到成品的转化速度很快,有利于快速报价响应和交货期的缩短,但是铸造件也有一些缺陷,比如铸造件不能一次加工成型,尤其是铸造件表面一般来说比较粗糙,不能与机加工表面相比,因此铸造件的成型步骤离不开打磨工序的参与。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钢铸件人工打磨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人为的翻动打磨件不同的面,然后对铸钢件进行打磨成型,同时由于打磨件质量较大,人为固定不易,因此导致了在打磨过程中极容易消耗体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钢铸件成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铸钢件翻动不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钢铸件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铸件成型装置,包括基台,所述基台的上表面设有:
漏料口,所述漏料口开设在基台上表面的中央位置;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在基台上表面的一侧,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静立板、转盘和静夹板,所述静立板固定安装在基台的表面,所述转盘设置于静立板的中央且与静立板转动连接,所述静夹板固定安装在转盘的一侧;
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基台的上表面的另一侧,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转环和动夹板,所述动夹板与静夹板在漏料口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动夹板的侧面与转环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转向机构和夹紧机构,实现了机械夹紧待加工铸钢件,再通过转向机构对铸造件进行转向便于加工各个面,不再需要人工的翻动铸钢件,以此实现节省加工人员的精力。
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连接柱和手环,所述连接柱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在转盘的一侧,所述连接柱的一侧与手环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手环和连接柱,实现了人工转动手环即可通过连接柱带动转盘转动,然后转盘再带动静夹板转动,便于操作人员对夹取的铸钢件进行调向。
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第二螺纹杆和第二摇把,所述第二螺纹杆与静立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与第二摇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与转盘紧密接触。
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实现了操作人员只需要转动第二摇把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然后第二螺纹杆向转盘位移抵住转盘,以此限制转盘的转动,保证铸造件维持在操作人员待处理的一面不产生晃动。
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滑轨和动立板,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轨固定安装在基台的顶部且分别位于漏料口的两侧,所述动立板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动立板的一侧与转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州市方正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晋州市方正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475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