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空气过滤结构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41815.1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68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杨昌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黑马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G7/07;B01D46/62;B01D46/54;B01D46/12;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广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4 | 代理人: | 曾瑞娟 |
地址: | 31111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空气 过滤 结构 催化 燃烧 烟气 排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空气过滤结构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包括设备主体、空气过滤机构和分离机构,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机构,且空气过滤机构的下端底部设置有分离机构,所述空气过滤机构包括合成玻璃纤维、活性吸附炭层和纳米过滤膜层,所述合成玻璃纤维的下端底部设置有活性吸附炭层,且活性吸附炭层的下端底部设置有纳米过滤膜层。该带有空气过滤结构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性强,可在将烟气进行点燃后,将催化燃烧后的烟气进行分割引导,来进行烟气分散处理,并利用合成玻璃纤维、活性吸附炭层和纳米过滤膜层从下至上进行逐级过滤,来从多个层次来对催化过后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空气过滤结构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在进行直接排放时,需要将烟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市场上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都是直接利用点燃的方式来对烟气进行处理,来将烟气内的硫化物以及其他气体进行点燃,来达到燃烧剔渣的作用,但无法将烟气中的大部分杂质进行剔除,达不到规定的烟气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空气过滤结构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都是直接利用点燃的方式来对烟气进行处理,来将烟气内的硫化物以及其他气体进行点燃,来达到燃烧剔渣的作用,但无法将烟气中的大部分杂质进行剔除,达不到规定的烟气排放标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空气过滤结构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包括设备主体、空气过滤机构和分离机构,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机构,且空气过滤机构的下端底部设置有分离机构,所述空气过滤机构包括合成玻璃纤维、活性吸附炭层和纳米过滤膜层,所述合成玻璃纤维的下端底部设置有活性吸附炭层,且活性吸附炭层的下端底部设置有纳米过滤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入气管口、燃烧点燃室、密封垫圈、空气净化室和出气管口,所述入气管口的上端顶部设置有燃烧点燃室,且燃烧点燃室的上端顶部设置有空气净化室,所述燃烧点燃室和空气净化室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空气净化室的上端颈部设置有出气管口。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点燃室和空气净化室的外侧对应处设置有焊接的连接板,且燃烧点燃室通过连接板和空气净化室构成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合成玻璃纤维、活性吸附炭层和纳米过滤膜层呈平行状分布,且合成玻璃纤维、活性吸附炭层和纳米过滤膜层相互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第一过滤棉板、第二过滤棉板和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滤棉板,且侧板的内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过滤棉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棉板和第二过滤棉板朝向内侧进行倾斜,且第一过滤棉板和第二过滤棉板呈对称状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棉板和第二过滤棉板均匀设置有多组进行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有空气过滤结构的催化燃烧烟气排放装置,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性强,可在将烟气进行点燃后,将催化燃烧后的烟气进行分割引导,来进行烟气分散处理,并利用合成玻璃纤维、活性吸附炭层和纳米过滤膜层从下至上进行逐级过滤,来从多个层次来对催化过后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
1.本实用新型,整个烟气排放装置采用金属材质作为外部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结构,上端用于对燃烧后烟气的过滤处理,下端则作为烟气的催化燃烧空间,可便于将整个上下结构进行拆分,对内部机构进行维修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黑马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黑马环保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418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