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的分散式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37632.2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83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吕慧芳;杜海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宝亚创(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7/08;F24F13/30;F24F13/28;F24F13/02;F24F12/00;F24F110/50;F24F110/66;F24F110/70;F24F110/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同时 监测 内外 环境 分散 新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散式新风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的分散式新风系统,所述外罩的右侧开设有风道,所述内面板的左侧活动安装有内框架,所述风道的右侧固定于内框架的表面,所述风道的内腔右侧安装有滤芯,所述滤芯的左侧设有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左侧设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左侧设有第二热交换器,送风时加设的激光粉尘传感器检测到的是室外环境因素,排风时激光粉尘传感器检测的是室内环境因素,从而实现一个传感器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监测送风和排风的相关环境数据,激光粉尘传感器能够关注并监测室内外实时环境,使得新风系统的控制更智能,为使用带来更多便利,还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散式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的分散式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
常见的新风系统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家庭住宅,办公室等场所。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产品都配有传感器,但是更多的只是监测市内环境因素,没有室内外环境的对比,单方面开关新风系统没有太大意义,往往会造成浪费,不能满足新风系统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的分散式新风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的分散式新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的分散式新风系统,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右侧活动安装有内面板,所述外罩的右侧开设有风道,所述内面板的左侧活动安装有内框架,所述风道的右侧固定于内框架的表面,所述风道的内腔右侧安装有高效滤芯,所述高效滤芯的左侧设有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左侧设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左侧设有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左侧设有粗效滤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风扇与第二热交换器,粗效滤芯均固定于风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内面板与内框架之间开设有通风口。
优选的,所述内框架的正面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腔均旋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后部均旋接于风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内框架的为长方形,且内框架的正面右侧上部安装有激光粉尘传感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的分散式新风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技术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的分散式新风系统,进风时,加设的激光粉尘传感器检测到的是室外环境因素,排风时激光粉尘传感器检测的是室内环境因素,从而实现一个传感器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监测送风和排风的相关环境数据,激光粉尘传感器能够关注并监测室内外实时环境,使得新风系统的控制更智能,为使用带来更多便利,还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框架与激光粉尘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罩;2、内面板;3、风道;4、内框架;5、高效滤芯;6、第一热交换器;7、风扇;8、第二热交换器;9、通风口;10、粗效滤芯;11、螺纹孔;12、螺纹杆;13、激光粉尘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宝亚创(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斯宝亚创(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37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