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式油气泄漏智能识别自动连续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35546.8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3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冬平;吴佳;汪云家;石双;范路;朱丽国;王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梁轶聪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油气 泄漏 智能 识别 自动 连续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式油气泄漏智能识别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属于油气泄漏监测技术领域,有效解决油气管道泄漏监测不便无法及时准确反馈泄漏信息的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沿油气管道上方设置的轨道,轨道上滑动配合有监测车,监测车设置有与轨道滚动配合的驱动轮,驱动轮中心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监测车上设置有供电模块、GPS定位器、无线信号传送模块、控制模块、甲烷探测仪、温度传感器、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浓度监测,智能查找泄漏定位及时发现油气泄漏,并现场声光报警的轨道式油气泄漏智能识别自动连续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泄漏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式油气泄漏智能识别自动连续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不断加快,油气需求还将呈高速增长态势,在油气生产及运输过程中,油气管道系统因腐蚀穿孔、接口及阀门密封材料老化、安装质量不良等原因,易产生穿孔、裂缝或断裂造成气体泄漏,与环境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形成燃烧爆炸区域,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事故,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应对气体浓度、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油气泄漏位置,对其及时维修,减少油气泄漏事故造成的损失。
目前,对于大量油气泄漏可以通过人工监测和检测流量的方式进行检测,而对于轻微泄漏就难以实现。人工监测存在成本高、结果不全面、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固定点式检测存在监测点少、检测范围小的问题,对油气管道进行实时监测定位时,不能进行自动报警,需要人员对采集到数据进行分析方能判断是否泄漏或存在爆炸风险。
针对油气管道轻微泄漏的检测,大多采用在管道外置声波探测器,为了避免声波探测器受外部环境影响,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检测装置与油气管道采用法兰连接,将管道内流体因泄漏产生的次声波,通过管内油气介质直接反馈到管内的压电传感器,配合外部的压电检测仪,使得检测抗干扰能力更强,检测效能更强。但是,这种检测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采用法兰连接,使油气介质直接反馈到压电传感器,检测装置只能安装在油气管道的法兰连接的位置,限制了检测装置的位置和数量,检测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检测人员对油气管道泄漏情况的正确判断;油气管道内的油气介质受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检测装置易发生松动,对压电检测仪造成挤压损害,影响压电检测仪的正常运行,给油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带来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就成为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可及时发现和反馈油气
管道泄漏风险的轨道式油气泄漏智能识别自动连续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式油气泄漏智能识别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包括沿油气管道上方设置的轨道,所述轨道上滑动配合有监测车;
所述监测车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滚动配合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中心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监测车上设置有供电模块、GPS定位器、无线信号传送模块、控制模块、甲烷探测仪、温度传感器、报警装置;
所述驱动电机、所述GPS定位器、所述无线信号传送模块、所述甲烷探测仪、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报警装置均通过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轨道截面为倒T型结构,所述监测车上侧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滑动配合的T型滑槽;
所述滑槽底侧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轨道底部滚动配合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驱动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其直径相同的支撑滑轮,所述支撑滑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驱动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35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