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电极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34060.2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9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锋;任光云;王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骏鹏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2;F24H9/18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徐松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电极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低压电极锅炉,属于电极锅炉技术领域,该低压电极锅炉包括支撑架、至少三个容器、循环进水管、循环水泵和循环出水管,三个所述容器依次排布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循环进水管通过所述循环水泵依次将三个所述容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依次将三个所述容器的出水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使电源正、负极形成间距保障运行安全,同时水溶液通电后形成一定导电率的水电阻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确保热效率高,最终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极锅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低压电极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因为清洁能源的大势所趋,电加热锅炉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市场的认可。但目前运行中的电加热锅炉大多是电热管加热锅炉、高频感应电磁加热锅炉或高压电极锅炉。这些电加热锅炉尽管各有各的优点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是无法克服的弊病,例如:
1.电热管加热锅炉,其对水加热时容易结垢,并且,电热管本身是发热体,不仅容易损坏,而且热效率低。
2.高频感应电磁加热锅炉,其电磁外漏导致热效率低,变频电源昂贵导致设备投资高。
3.高压电极锅炉,适用于大吨位锅炉,而小型锅炉由于高压电的安全问题无法适用于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和小面积供暖小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低压电极锅炉,通过内筒和外壳之间加入水溶液,且两者分别形成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使电源正、负极形成间距保障运行安全,同时水溶液通电后形成一定导电率的水电阻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确保热效率高,最终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低压电极锅炉,所述锅炉包括支撑架、至少三个容器、循环进水管、循环水泵和循环出水管,三个所述容器依次排布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循环进水管通过所述循环水泵依次将三个所述容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依次将三个所述容器的出水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容器均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筒,所述外壳与所述内筒之间分别添加有纯净水和导电水溶剂形成水溶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水溶剂为磷酸三钠(Na3PO4)溶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还包括绝缘套管和正极引入芯棒,所述绝缘套管套接于所述正极引入芯棒上,所述绝缘套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口,且所述正极引入芯穿过所述上端口并与所述内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外壳通过第一导线串联形成一个电源中性点,并将所述第一导线与低压三相电源线的零线连接,三个所述正极引入芯棒通过第二导线串联并与低压三相电源线的火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低压三相电源线的供电电压为380V。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低压三相电源线通过第一导线使外壳形成电源负极,并通过第二导线和正极引入芯棒使内筒形成电源正极,同时可使水溶液具有一定导电率的水电阻;将循环水泵通电通过循环进水管分别向三个内筒中持续输送循环水,电流从内筒经水电阻到达外壳来加热循环水,最终循环水从循环出水管流出。本实用新型使电源正、负极形成间距保障了运行安全,同时水溶液通电后形成一定导电率的水电阻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确保热效率高,最终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低压电极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骏鹏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骏鹏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34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