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灌注桩成孔的双护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32958.6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99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秦胜伍;张领帅;乔双双;姚靖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杨茵;李娟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桩成孔 双护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注桩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灌注桩成孔的双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在填石层中的上段孔以及形成在淤泥层中的中段孔,中段孔位于上段孔的下方,中段孔的直径小于上段孔的直径;上段孔中下入有外护筒,外护筒抵接着所述上段孔的内侧壁,中段孔中下入有内护筒,内护筒抵接着中段孔的内侧壁,内护筒的上部穿设在上段孔中,且与外护筒之间具有护筒间隙;通过外护筒对上段孔进行护壁,内护筒对中段孔进行护壁,实现了双护筒护壁的结构,且外护筒与内护筒之间具有护筒间隙,这样,后续在进行外护筒以及内护筒起拔的过程中,起拔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灌注桩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灌注桩成孔的双护筒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桩基工程中,在进行灌注桩成孔时,当遇到自上而下依序为填石层、淤泥层、土层以及硬岩层的复杂地层时,灌注桩成孔施工难度最大。因为既要克服填石层中松散且坚硬的块石,又要防止流塑状的淤泥层产生塌孔,还要克服下部坚硬的硬岩层。
并且,在填石层以及淤泥层成孔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护筒进行护壁,一般采用单护筒进行护壁,这样,不仅拖长施工时间,且后续护筒的起拔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灌注桩成孔的双护筒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注桩成孔过程采用单护筒结构,存在护筒起拔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灌注桩成孔的双护筒结构,包括成型在填石层中的上段孔以及形成在淤泥层中的中段孔,所述中段孔位于上段孔的下方,所述中段孔的直径小于上段孔的直径;所述上段孔中下入有外护筒,所述外护筒抵接着所述上段孔的内侧壁,所述中段孔中下入有内护筒,所述内护筒抵接着中段孔的内侧壁,所述内护筒的上部穿设在上段孔中,且与外护筒之间具有护筒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中段孔的顶部延伸至填石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中段孔的顶部与上段孔的底部之间具有环形抵接面,所述环形抵接面环绕着中段孔的外周布置;所述外护筒的底部朝内凸出形成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环绕外护筒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定位环抵接在环形抵接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环的底部设有底部弹性层,所述底部弹性层抵接在环形抵接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环的外端对接在外护筒的底部,所述定位环的内端抵接在内护筒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环的内端设有内端弹性层,所述内端弹性层抵接在内护筒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筒的顶部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内端抵接在内护筒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的外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夹缝,所述外护筒的顶部插入在夹缝中。
进一步的,所述内护筒的外侧壁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内端抵接在定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的内端呈球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桩成孔的双护筒结构,通过外护筒对上段孔进行护壁,内护筒对中段孔进行护壁,实现了双护筒护壁的结构,且外护筒与内护筒之间具有护筒间隙,这样,后续在进行外护筒以及内护筒起拔的过程中,起拔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桩成孔的双护筒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护筒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块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329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热风炉
- 下一篇:兼具抗浮的基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