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插模块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03651.3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62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朔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2465 | 分类号: | H01M8/2465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刘传旭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插模块及电池模组,属于金属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一种快插模块,它包括绝缘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极引出端一一对应的若干母插头,相邻电池单体对应的母插头通过载流导体进行电性连接。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和上述的快插模块,所述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引出端均设置为柱状电极,所述柱状电极与母插头相配合,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通过柱状电极和快插模块进行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与电池单体的正负极相对应的快插模块,在使用时,仅需将快插模块通过母插头和电池电极插装在电池单体上即可,而不需每次单独将导线重新连接至电极上,因此操作更为简单高效,也不用担心载流导体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插模块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金属燃料电池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电解液以及电池负极,同时需要将多个金属燃料电池单体组成电池组进行串联、并联或者串联和并联的连接。现有技术中,每个电池单体上均引出有正负电极引出端,一般是采用插片导线依次将多个电池单体正负极的引出端连通,并与主导线进行连接,然后通过主电路向外输出电能,这种操作较为繁琐,且连接不够牢靠,在更换电极过程中容易出现插片导线脱落的现象,申请号为:202022005973.8的中国专利中即公开了这种技术方案。鉴于金属燃料电池频繁更换电解液以及负极材料的需求,在电池设计上势必要考虑操作的便利性,增强用户使用的体验感,方便用户操作,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金属燃料电池的电连接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插片导线连接电池单体导致操作繁琐且连接不够牢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插模块及电池模组。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插模块,包括绝缘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极引出端一一对应的若干母插头,相邻电池单体对应的母插头通过载流导体进行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母插头为空心金属套筒,所述母插头的内部卡接有金属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壳体通过齿槽结构卡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上盖,所述底板和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母插头安装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母插头的底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母插头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母插头的顶部自下向上穿过通孔,且通过螺母与载流导体相连接,所述挡块卡在底板的内部或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和上述的任意一种快插模块,所述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引出端均设置为柱状电极,所述柱状电极与母插头相配合,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通过柱状电极和快插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快插模块通过柔性电路输出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池盖板和负极板,所述负极板上卡接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卡接在电池盖板上,所述柱状电极穿过转接件并与负极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盖板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柱状电极从下至上依次贯穿橡胶套和连接柱并伸出电池盖板;所述转接件的顶部中空设置,所述转接件通过橡胶套卡在连接柱上。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朔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朔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036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芯球面销轴
- 下一篇:一种排气消泡装置及金属燃料电池